“我们祖祖辈辈做梦也在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五亩地,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现在这个梦想实现了。”建国后,农民实现这个“梦想”是通过A.土地改革B.农业合作化C

“我们祖祖辈辈做梦也在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五亩地,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现在这个梦想实现了。”建国后,农民实现这个“梦想”是通过A.土地改革B.农业合作化C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我们祖祖辈辈做梦也在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五亩地,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现在这个梦想实现了。”建国后,农民实现这个“梦想”是通过
A.土地改革B.农业合作化
C.人民公社化运动D.大跃进运动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1950年中央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封建剥削的土 地所有制,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这就是建国后土地改革,在我国延续了数千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彻底废除了,广大农民成了 土地的主人,政治上翻了身。故选A。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关于农村生产关系调整或变革的材料,然后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材料二:社长对大家说:“我是共产党员,社里再有困难,也要领导大家把社办下去,绝不向困难低头!”社员齐心协力,苦干两年,产量一年比一年提高…“穷大社变了样,鸡毛也能绕天飞。”
材料三:公社建立的目的是企图更快地向全民所有制、向共产主义过渡。公社的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一分配;许多地方的社员在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社员的自留地、家畜、树木等,都为公社所有。
材料四:这种制度采取了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展。农民高兴地说“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⑴根据材料一分析,建国初期,为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党和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产生了什么影响?(6分)
⑵材料二和材料三中的“社”分别指的是什么组织?分别对农村造成了什么影响?(8分)
⑶材料四中的“这种制度”指的是什么制度?(3分)
⑷从这几次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或变革中,你得到什么样的启示(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见下图。                             

《土地改革法》受到农民的欢迎
(1)材料一反映了建国初期的哪一历史事件?(2分)
材料二  右图是一本连环画的封面,该连环画讲述了孙家庄农民孙志刚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故事。

(2)根据材料二,指出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方式。(3分)
材料三  早稻亩产二万六千九百多斤,花生亩产一万多斤的高产“卫星“,从湖北省麻城县麻溪河乡和福建省南安县胜利乡的田野上腾空而起了。这是今年我国农业生产上又一件大喜事。
——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社论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的早稻、花生高产“卫星”反映了当时我国农业生产出现哪一问题?(1分)
材料四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
粮食产量   人均口粮   交售粮食
1976年  35000斤      230斤
1979年  132300斤     800斤     30000斤
一一摘自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4)1976年小岗村人均口粮仅230斤,这与当时我国农村实行的哪一体制有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79年小岗村粮食产量比1976年大幅度提高的最主要原因。(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材料一 到1952年底,全国近3亿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了,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生产力得到解放,农业生产获得了迅速发展。
材料二 一切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大办公共食堂,提倡吃饭不要钱。社员的自留地、家畜、果树等,都归公社所有。许多果树被砍、家畜被屠宰。
材料三 农民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
请回答:
(1)三则材料分别反映的是我国现代史上哪些重大事件?(6分)
(2)三则材料中,对我国农村生产力的发展起到的促进作用有哪些?(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52年的一天,农民张大爷看着自己刚分到的土地,激动得喜泪涟涟。请问,这一情景的出现与下列哪一选项直接有关(    )
A.进行了土地改革B.粉碎了“四人帮”
C.实行了改革开放D.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三农”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不乏沉痛的教训。 从下列图片和表格中提取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图三
材料二: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1976年与1979年收入对比表
时间
粮食产量
人均口粮
人均分配收入
1976年
35000斤
230斤
32元
1979年
132300斤
800斤
200多元
(1)图一反映的事件开始的时间是    年,改革的依据是中央人民政府公布的《          》。此后,                制度被消灭。(3分)
(2)图二反映的事件是                   ,这一事件到      年基本完成,同时进行的另外两个方面的运动是手工业合作化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三项运动的完成标志
                                              。(3分)
(3)图三反映的是上个世纪50年代发生的哪次运动?(2分)
(4)从材料二中看到收入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与20世纪70年代党中央在农村实行的改革有关,这项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