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的日子怎么过?”诗中反映的是中国20世纪50年代末出现的现象。当时还出现“芝麻赛玉米,玉米比人大”的打油诗。这些状

“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的日子怎么过?”诗中反映的是中国20世纪50年代末出现的现象。当时还出现“芝麻赛玉米,玉米比人大”的打油诗。这些状

题型:山东省中考真题难度:来源:
“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的日子怎么过?”诗中反映的是中国20世纪50年代末出现的现象。当时还出现“芝麻赛玉米,玉米比人大”的打油诗。这些状况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自然灾害严重
B.苏联撤走专家
C.“左”的错误泛滥
D.“文化大革命”的开展
答案
C
举一反三
“枝干横斜叶半黄,漳州炉焰对斜阳。炼钢何惜相思树,一寸相思一寸钢。”诗中描述的情景发生在[     ]
A.20世纪40——50年代
B.20世纪50——60年代
C.20世纪60——70年代
D.20世纪70——80年代
题型:福建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1958年《人民日报》报道福建南安花生亩产13241斤(见下图),出现这则报道的历史背景是
[     ]
A.福建农民科学种田
B.当时“浮夸风”盛行
C.当时农村生产力水平高
D.福建实行分田到户政策
题型:福建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小聪同学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搜集到以下一组图片(下图),可以推断他学习的主题是
[     ]
A.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
C.“大跃进”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
题型:福建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下图《摘棉花》是建国后某一时期的宣传画,从中可以得出的准确信息是
[     ]
A.当时存在严重的“浮夸风”现象
B.棉花生产获得大丰收
C.农业科技化取得重大成果
D.“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题型:湖南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下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创作的一幅宣传画,从中可以读出的历史信息有
①创作的时间是1958年——1960年间②反映了我国人民要求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迫切愿望
③可知当时存在浮夸风现象④我国掌握了粮食高产技术
[     ]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题型:广东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