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的每一篇社论都是流淌着的历史,足以勾勒出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的轨迹。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

《人民日报》的每一篇社论都是流淌着的历史,足以勾勒出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的轨迹。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人民日报》的每一篇社论都是流淌着的历史,足以勾勒出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的轨迹。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的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1953年1月1日社论
材料二:“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  --1958年6月21日社论
材料三:“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地的产是由人的胆决定的。”--1958年8月3日社论
材料四:“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
“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 
“世界上没有一个现代化国家是闭关自守搞起来的。美国经济技术的强大,日本能够后来居上,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广泛采用世界各国的技术专长,把世界上主要的先进技术集中起来。”            --1979年1月1日社论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指的是什么?(1分)党和政府为实现“最高利益”所编制的建设规划叫什么?(1分)全国人民“积极奋斗”取得了重要成果,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2分)
(2)依据材料二、材料三指出:经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2分)
(3)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们十分兴奋的心情”因何产生的?(1分)指出“战略转变”前后,党的工作重心分别是什么?(2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如何才能实现国家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1分)
答案
最高利益:实现国家工业化  规划:第一个五年计划;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片面追求高速度,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3)召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前:以阶级斗争为纲   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4)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遵循经济规律,坚持改革开放等。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题意“工业化……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为了实现国家工业化,我国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3年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到1956年提前完成了计划规定的任务。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1956年,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等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根据题意“最高的速度,速度是灵魂”可知,在经济建设过程中片面追求速度,忽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3)根据题意“一九七九”可知,这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第一年,也是我国改革开发的开始,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内容可知,我们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了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伟大决策。
(4)本题小题主观性较大,可以从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按照客观的经济规律办事等方面去思考。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本题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内容较广,范围大,但所考查的都是课文的基础知识,这就是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结构。
举一反三
从1985年起,继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全面展开。城市改革的重点是
A.国有企业B.乡镇企业C.民营企业 D.私营企业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20世纪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变。这是中国亘古未有的人民革命的大胜利,是社会主义和民族解放的具有世界意义的大胜利。这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前提,奠定了基础。
材料二:

材料三:在这次运动中,不仅农村的土地、农民的农具、耕畜以及其他公共财产全部归公社所有,由公社统一调拨、统一核算,而且社员原来经营的自留地,以及个人拥有的林木、牲畜等私有财产也统统收归公社所有。
材料四:

1966年8月上海红卫兵在南京路上张贴大字报
材料五:通过这个大改革、大开放,实现了三个伟大的转折:第一个伟大转折就是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第二个伟大转折是从封闭半封闭的社会向全方位开放的社会转变;第三个伟大转折是人民的生活从温饱转向基本小康的社会转变。
(1)根据材料一回答:请写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1分)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通过什么方式完成的?(1分)
(2)请写出材料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完成的意义。(1分)
(3)材料三中所说的“运动”是指的哪一历史事件?(1分)这一历史事件造成了怎样的影响?(2分)
(4)材料四所示的是哪一时期的现象?(1分)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2分)
(5)材料五中的大改革、大开放源自于哪一年召开的哪次会议?(2分)第二个伟大转折中,开放的目的是什么?(2分)第三个伟大转折中温饱问题是怎么解决的?(1分)
(6)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请你用简单的词语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1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2012年5月16日,***同志在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上说:“实事求是作为党的思想路线,它始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和灵魂,即是***思想的精髓和灵魂,是包括***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和灵魂。”
请回答:
(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1分)确立***理论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党的代表大会是哪次?(1分)2012年中共十八大又将什么写进了党章,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重要组成部分?(1分)
(2)“回顾我们党92年的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什么时候坚持实事求是,党就能够形成符合客观实际、体现发展规律、顺应人民意愿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党和人民事业就能够不断取得胜利;反之,离开了实事求是,党和人民事业就会受到损失甚至严重挫折。”
请结合所学从正反两方面各举一例以论证上述观点。(2分)
(3)坚持实事求是,就是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根据客观实际情况制定发展目标。我国人民在现阶段的共同奋斗目标是什么?(1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新中国走过的岁月,既有成功,也有失误。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建国初期,面对我国落后的工业,***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1)党和政府为了向工业化迈进,采取了哪一重大举措? (2分) 通过这一举措的落实新中国取得了怎样的重要成就?(4分)
材料二:1958年几千万人开始大炼钢铁,不仅钢铁厂开足马力,土高炉也遍地开花,到了10月底就达到了几百万座。1958年夏秋之际,各地纷纷成立人民公社。公社的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公社还大办公共食堂,实行吃饭不要钱,“鼓足干劲生产,放开肚皮吃饭”是当时流行的口号。
(2)据材料指出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我党曾错误地发动了哪两场运动? (4分)我们从中应该吸取什么教训?(4分)
(3)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正确思想路线是在哪一年的哪一次会议上?(4分)                                
材料三:***获选为1978年度和1985年度美国《时代》周刊风云人物。

(4)***被《时代》周刊两度选为世界风云人物,有哪些原因?(8分)
(5)怎样理解***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下列哪次会议高度评价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确立了它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   )
A.中共十二大B.中共十三大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五大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