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兰是一家企业的职工,2010年因病住院治疗,在结算治疗费时,她只支付了总医疗费的30%左右。这主要是由于王兰有A.养老保险B.基本医疗保险C.失业保险D.慈善

王兰是一家企业的职工,2010年因病住院治疗,在结算治疗费时,她只支付了总医疗费的30%左右。这主要是由于王兰有A.养老保险B.基本医疗保险C.失业保险D.慈善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王兰是一家企业的职工,2010年因病住院治疗,在结算治疗费时,她只支付了总医疗费的30%左右。这主要是由于王兰有
A.养老保险B.基本医疗保险
C.失业保险D.慈善家赞助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知识迁移能力。题文反映的现象是王兰住院在结算治疗费用时,自己只支付了总医疗费的30%左右,说明了她有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才可以享受这样的待遇。故答案选B
举一反三
民国元年9月,《申报》刊文:“梳一东洋头,披件西式衣,穿双西式履……宣读婚约,互换戒指,才一鞠躬,即携手而归,无傧相(司仪)催请跪拜起立之烦。”上述报导,充分说明辛亥革命后
A.女子享有婚姻自由B.社会风俗有新变化
C.西式婚礼成为主旋律D.西式婚礼不受欢迎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洋人”、“洋务”、“洋布”、“洋行”、“洋楼”、“洋炉”等“洋”族词日益增多,在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上半期,是它的鼎盛时期,……有400多个。”
——黄河清《“洋”族词的兴衰》
材料二:革除“老爷”、“大人”等前清官场的称呼……。男人剪了辫子,女人裹脚大大减少……。
——按历史《教师教学用书》(八年级上册)整理
材料三:2005年的美国财经记者莎拉发现,自己家里的鞋、袜子、玩具、台灯等用品都产自中国,其他普通美国家庭亦大多如此。
——《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
⑴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中国社会发生变化的表现(不得照抄原文),并简要说明变化的原因。
⑵材料一、二的变化与材料三的变化有何相同之处?
⑶材料三的变化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发生的?综合三则材料折射了中国社会近代以来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列女传’(修身课)。在操场的树荫下,在宿舍里,她们常常聚在一起,争的面红耳赤,后来由争论变成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这则材料反映的是(  )
A.维新启蒙思想开始传播B.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C.近代学校开设修身课程D.民主科学思想冲击封建礼教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有一位新国民,戴一顶自由帽,穿一套文明装,着一双进步靴,走过了交通路,来到了模范街,踏进了公益会,说几句义务话。这一新国民形象的描述反映了(  )
A.社会生活的近代化B.礼仪风俗的简洁化
C.民间服饰的西洋化D.民族经济的工业化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电视台拍摄了一部反映我国近代人们社会生活的电视剧,以下镜头不正确的是(  )
A.人们坐在家中读报纸
B.男主角上街被剪掉了辫子
C.剧中人物穿着中山装、西服、新式旗袍
D.人们见面就叩头,口中称着“大人”、“老爷”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