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分)1914~2014的100年是世界处于急剧变化的时期,爆发的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和损失。和平与发展虽然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但战争的阴云依然笼

(8分)1914~2014的100年是世界处于急剧变化的时期,爆发的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和损失。和平与发展虽然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但战争的阴云依然笼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8分)1914~2014的100年是世界处于急剧变化的时期,爆发的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和损失。和平与发展虽然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但战争的阴云依然笼罩在我们的头上。
⑴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都源于一个相同的因素,这个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⑵要确实维护世界和平,避免战争,国与国之间交往必须坚持的一项基本准则是什么?(2分)
⑶目前世界,地区冲突不断,小规模的战争此起彼伏,其中有什么原因?(举两例,2分)
⑷如果战争不可避免,那么要取得战争的胜利,结合我国取得抗日战争取胜的经验,你认为应该怎么做?(2分)
答案
⑴(2分)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⑵(2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⑶(举两例,2分)争夺资源,争夺领土,民族矛盾,宗教矛盾等。(任答两点即可,其他言之有理亦可)
⑷(2分)建立全民族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发展科技实力,走科技强军之路等。
解析

试题分析:(1)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有共同之处,即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这一原因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表现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德国美国日本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超越英国法国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但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上影响力和经济上影响力的不平等,海外殖民地也远远少于老牌资本主义国家。(2)要确实维护世界和平,避免战争,国与国之间交往必须坚持的一项基本准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由中国政府提出。(3)目前世界,地区冲突不断,小规模的战争此起彼伏,其中的原因有很多,比如争夺资源,争夺领土,民族矛盾,宗教矛盾等。根本原因是国家利益的不同。(4)我国取得抗日战争取胜的经验是建立全民族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再结合当今世界战争具有高科技战争的特点,所以应该发展科技实力,走科技强军之路。
举一反三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一位战地记者写道:“整个树林被削平得像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盖物弹痕累累……到处都是残骸,击破的战车、碎的一块一块的尸体、击毁的大炮,几个月都是如此。”这位记者描写的战役是(  )                                                
A.凡尔登战役B.中途岛海战C.日德兰海战D.斯大林格勒战役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1分)20世纪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进入2l世纪,和平与发展依然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
追溯历史:列表归纳相关历史事件,是常用的学习历史的方法。学习了两次世界大战,同学们列表归纳如下:(每空格1分,共4分)
内容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根本原因
A
战争爆发
导火线:B            战役
1939年9月1日,德军突袭波兰,3日,英法对德宣战,二战全面爆发。
重大战役
凡尔登战役
C                     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战争时间
1914年——D        
1939年——1945年
反思历史:
材料一 “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受害者……德国应该承担起永恒的责任。这种反思必须一代一代保留下去。”——2013年1月27日德国总理默克尔讲话
材料二2013年4月23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日本媒体上表示多名内阁成员参拜供奉二战甲级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是理所应当的。
材料三70多年前,日本军国主义侵入中国南京市,制造了屠***30多万中国军民的惨绝人襄的血案。……拉贝在日记中详细记录了大屠***内情,成为研究这段历史的重要证据。……贵国前总理勃兰特曾经说过: “谁忘记历史,谁就会在灵魂上生病。”中国人说,前事不忘,
后事之师。
——摘自2014年3月28日中国******在德国柏林的演讲稿
阅读材料思考:
(1)材料三中“拉贝在日记中详细记录了大屠***内情,成为研究这段历史的重要证据。”
的“这段历史”发生的时间和名称分别是什么?(2分)
(2)中日德三国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参与国,材料中三国国家元首对这次战争是什么
态度?符合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的是哪些国家的战争观?(4分)
感悟历史:
(3)今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00周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75周年。请你提供一种纪念形式。(1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1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61年俄历2月19日,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法令(又称二一九法令)。法令规定: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地主不能专卖或交换农民,不能随意干涉农民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土地,但必须高价赎买。
材料二:1868年4月,日本天皇率领群臣宣读“五条誓文”,决心励精图治,锐意改革。┅┅改革的动力是西化。┅┅不过日本并未全盘西化,他们没有采纳西方的意识形态,没有放弃所有古老的包括天皇在内的机制。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1)分别写出材料一、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4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二反映的历史事件对两国产生了什么共同影响?(4分)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两国近代崛起之路的认识。(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图反映了某一历史时期的欧洲局势。其中,英法俄组成的军事集团称为(   )
A.三国同盟B.三国协约C.华沙条约组织D.轴心国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外来文化的民族,通过吸收与创新不断实现超越。但它在崛起的同时,也给亚洲邻国带来了很大的伤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6世纪起,中国文明大规模传入日本……而那些游历“天朝”的日本人,作为热情的皈依者,回国后所起的作用更为重大。他们对变革的推动,最终导致①。……它试图以中国唐朝为模式,将日本改变成中央集权制的国家。      
——《全球通史》
材料二:……日本的新统治者致力于日本社会的转型,以获得同外国势力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平等地位。……变革使日本成为东亚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强国……明治政府的首要目标是强化中央集权……
——摘自杰里·齐格勒《新全球史》(第三版)下
材料三:2012年9月11日,日本政府不顾中方反对,与所谓的土地所有者签订“购岛”合同。钓鱼岛争端恶化成了危机……此后,中日两方持续派遣公务船到钓鱼岛海域巡航。
——摘自凤凰网
(1)材料一中所说的“那些游历‘天朝’的日本人”被统称为什么?“天朝”时期为中日友好交往作出重大贡献的“天朝”僧人是谁?①代表的是日本历史上的哪次改革?这场改革在日本历史上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2)材料二中的“变革”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为了实现材料二中的“首要目标”,日本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此次“变革”后,日本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曾单独发动了两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请写出这两次侵华战争的名称。(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中日关系要实现长期健康稳定发展,中日双方需要付出怎样的努力?(至少答出两个观点,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