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烟弥漫的两次世界大战】(8分)材料一:有人形容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把枪挑起一场战争”。战争是残酷的,在这场战争中有一次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材料二:201

【硝烟弥漫的两次世界大战】(8分)材料一:有人形容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把枪挑起一场战争”。战争是残酷的,在这场战争中有一次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材料二:201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硝烟弥漫的两次世界大战】(8分)
材料一:有人形容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把枪挑起一场战争”。战争是残酷的,在这场战争中有一次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
材料二:2010年5月9日,俄罗斯隆重举行纪念反法西斯侵略取得胜利65周年庆典。以下是《人民日报》的有关报道: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把世界正义的力量团结在一起。从血火博***的欧洲战场,到诸岛争夺的太平洋战场……各国人民为捍卫和平,奋起反击法西斯侵略……在亚洲太平洋战场上,中国军民……牵制并消灭了日本侵略者的大批兵力……同时也以巨大的民族牺牲……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请回答:
(1)材料一提到的“一把枪”比喻的历史事件是什么?(1分) “绞肉机”指哪次战役?(1分)
(2)依据材料二,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世界正义的力量为了团结在一起共同签署了什么宣言?(1分)导致战争从血火搏***的欧洲战场扩大到诸岛争夺的太平洋战场的是什么历史事件?(1分)写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性战役。(1分)
(3)依据材料二写出在亚洲战场上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及其指挥者。(2分)
(4)世界大战的硝烟,已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逝,然而战争留下的创伤依然存在。世界已跨入新世纪,可天下并不太平。反思世界大战的历史,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1分)
答案
(1)萨拉热窝事件;(1分)凡尔登战役。(1分)
(2)《联合国家宣言》;(1分)珍珠港事件;(1分)斯大林格勒战役。(1分)
(3)百团大战;(1分)彭德怀。(1分)
(4)远离战争,珍爱和平;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不能重演;人民是战胜法西斯的决定力量,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能够联合起来,共同迎接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国与国之间应该和平共处;人类命运休戚相关,要加强国际合作,求得共同发展。(言之有理即可,1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材料一提到的“一把枪”比喻的历史事件是萨拉热窝事件,指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妇被枪***的事件。该事件是在1914年6月28日巴尔干半岛的波斯尼亚发生,当日为塞尔维亚之国庆日,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妇被塞尔维亚族青年普林西普枪***。虽然此次刺***行为目的是为了挽救民族危机,但其后果是点燃了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了人类社会巨大的灾难。 “绞肉机”指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破坏性最大,时间最长的战役,战事从1916年2月21日延续到12月19日,德法两国投入100多个师兵力,军队死亡超过25万人,50多万人受伤,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2)1942年1月,由美国倡议,26个国家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声明保证各国将运用自己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对德、意、日轴心国及其仆从国作战,不单独对敌媾和。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最后形成。1941年12月7日清晨7时55分,日本舰队在秘密航行12昼夜后,用舰载机对珍珠港发动突然袭击,以微小的代价重创太平洋舰队,使其水面作战能力几乎瘫痪。次日,美英对日宣战。随后德、意也对美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1943年2月,苏联军队取得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既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又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最著名最具代表性的转折性战役。
(3)1940年下半年,在彭德怀的指挥下,八路军在华北发动百团大战,这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重大战役。百团大战具有全国性的伟大战略意义,达到了打击日军侵略气焰,提高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坚定全国人民抗战胜利信心的目的。
(4)世界大战的给我们的启示: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悲剧不能重演;人民是战胜法西斯的决定力量,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在平等基础上能联合起来,共同迎接挑战;
国与国之间应和平共处;加强国际合作,求得共同发展;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等。
举一反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交战双方主要是帝国主义国家
B.英德矛盾是战前帝国主义国家间的主要矛盾
C.主要交战国目的是重新瓜分世界
D.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要压倒老牌资本主义国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8分)
材料一:农民革命的威胁迫使政府开始准备农村改革。……农奴主也好,自由派也好,他们所关心的都是防止农民革命,想用和平的方法,以让步和妥协为代价使俄国的农村转入资产阶级的逐渐改革,从而把权利和土地留在地主手中。     
——《苏联通史》第二卷
材料二:列宁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19时整,戈尔巴乔夫摊开了早已准备好的辞职书,他宣布:“亲爱的同胞们!公民们!鉴于独立国家联合体成立后形成的局势,我停止自己作为苏联总统的活动。……我坚决……主张保留联盟国家,保持国家的完整性。事态却沿着另一条道路发展,肢解国家和分裂国家的方针占了上风……”
——张建华《俄国史》
请回答:
⑴ 材料一中俄国“农村改革”的目的是什么?性质怎样?这一改革对于俄国社会发展有何作用?(3分)
⑵ 材料二中说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主要得益于哪一政策的实施?据材料二分析,为什么说该政策“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是一个重大的突破”?(3分)
⑶ 材料三所述发生时,苏联正在经历哪一重大事件?戈尔巴乔夫对这一事态的发展应承担怎样的责任?(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11分)
材料一:《日美亲善条约》,这是近代日本同外国签订的第一个国际条约。……日本在列强炮舰的逼迫下,痛苦而艰难地迈出了开国的第一步。这一步对于日本来说既是噩梦的开始,更是衰弱到极点后再度走向强大的重要转折。      
——唐晋主编《大国崛起》
材料二:美国倡议召开华盛顿会议的目的之一就是企图压日本在远东和太平洋问题上作出让步。美国表面上支持中国收回山东主权的要求,实质上是为了打击日本独霸中国的野心,以便推行它的“门户开放政策”,扩大美国在中国的势力。
——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
材料三:到1942年1月,包括苏美英三个强国在内的二十六个国家,代表各个大陆,结成联盟,一致反对轴心国,……每个国家都保证尽自己的一切力量去战胜轴心国家,并且绝不单独媾和。
——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四:“日本经济奇迹”固然部分归功于美国在战争刚过的困难年代所给予的援助,但主要还是他们自己勤奋工作、良好组织和通过集体努力对于非战目的的共同经济成就全民追求的结果。从1950年到1975年,日本的生产量和收入的增长比同时期任何国家都快。
——罗兹·墨菲《亚洲史》
请回答:
⑴ 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迫使日本迈出“开国第一步”的事件是什么?为什么说这“既是噩梦的开始”,又是“再度走向强大的重要转折”?(3分)
⑵ 据材料二,华盛顿会议上的中心矛盾是什么?美国为达到自己的目的,最终获得的成果是什么?由此对中国造成了怎样的影响?(3分)
⑶ 据材料三,各国“结成联盟”的标志是什么?各国最终“战胜轴心国家”的标志是什么?
(2分)
⑷ 据材料四概括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突出特点和主要原因。(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下列关于明治维新内容正确的是
①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②禁止土地买卖,土地收归国有
③鼓励发展近代工业,向欧美学习   ④文明开化,努力发展教育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③④D.①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和商鞅变法性质不同的改革是()
A.大化改新 B.北魏孝文帝改革
C.采邑制改革D.明治维新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