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12月,苏联成立。下列经济现象中不符合当时情况的是 A.农民的粮食实行平均主义配给制度B.外国资本家在苏联经营中等企业C.市民在市场上用货币自由购买商

1922年12月,苏联成立。下列经济现象中不符合当时情况的是 A.农民的粮食实行平均主义配给制度B.外国资本家在苏联经营中等企业C.市民在市场上用货币自由购买商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922年12月,苏联成立。下列经济现象中不符合当时情况的是
A.农民的粮食实行平均主义配给制度
B.外国资本家在苏联经营中等企业
C.市民在市场上用货币自由购买商品
D.重要的工矿企业由苏联国家经营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逆向思维型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苏联相关史实的准确识记,解题时注意“不符合”,“1922年12月”是关键,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此时苏联实施了新经济政策,BCD的表述均符合新经济政策内容,而A的符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特点,故选A。
举一反三
右边漫画主要反映了前苏联
A.国民经济比例失调B.二战结束,持久和平到来
C.农业经济迅速发展D.工业建设成就突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根据自己亲身经历写成的一部优秀小说。小说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在一次会议上对自己做出剖析:“我们过去所受的教育,只知道对资产阶级要怀有刻骨的仇恨,所以新经济政策以来,我们便认为是反革命。其实党向新经济政策的过渡,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斗争的一种新形式。”保尔的这一剖析说明当时他已认识到新经济政策(  )
A.是利用商品货币关系等市场经济因素发展经济从而过渡到社会主义
B.是国内战争时期战胜敌人的一种手段
C.是斯大林时期推行的,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D.是解除国内法西斯统治的正确途径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24年,莫斯科居民通过信件与外国友人联系时,寄信人地址中的国名应该是    
A.苏联B.苏俄C.俄罗斯D.沙俄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创新是一个民族和社会前进的不竭动力”。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一 经济政策创新
(1)列宁、罗斯福在经济建设上做出了怎样的创新性贡献?
问题二 科技创新
(2)第三次科技革命主要在哪些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概括指出这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21年列宁曾说:“我们原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法令,在一个小农国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证明我们犯了错误。”为改正这一“错误”,苏俄开始实行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农业集体化政策
C.新经济政策D.社会主义工业化政策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