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7年10月纪念哥伦布首次抵达美洲的活动中,有人说“今天是种族日,是美洲发现日,是两个世界相遇日”。这一说法所依据的正确史实应包括①早期殖民者大量屠杀印第

在2007年10月纪念哥伦布首次抵达美洲的活动中,有人说“今天是种族日,是美洲发现日,是两个世界相遇日”。这一说法所依据的正确史实应包括①早期殖民者大量屠杀印第

题型:江苏中考真题难度:来源:
在2007年10月纪念哥伦布首次抵达美洲的活动中,有人说“今天是种族日,是美洲发现日,是两个世界相遇日”。这一说法所依据的正确史实应包括
①早期殖民者大量屠杀印第安人②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③新航路架起沟通欧美的桥梁④工业文明与农耕文明由此交汇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A
举一反三
全球化是客观事实。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有人认为,经济全球化经历了三次浪潮。第一次从1500年前后开始……第二次从19世纪初到一战前……。请写出第一次浪潮开始的史实依据;以交通工具为例,举出推动第二次浪潮形成的两个重大发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列关于第三次浪潮的材料:
请回答:
据材料,指出第三次浪潮形成的根本动力、表现和存在的问题;分析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民网《中国入世十年:改变自己影响世界》报道:“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十年,中国在世 界贸易组织中的比重从4.3%提高到10.4%,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从全球排名第六位跃居到第二位,年均增速11%……中国平均每年进口7500亿美元的商品相当于为贸易伙伴创造了1400万个就业岗位。”
请回答: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为了顺应经济全球化我国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据材料,指出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江苏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世界历史不是各民族、各国家、各地区历史的堆积,而是人类自孤立和分散的状态,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的过程。全球化已成为当前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忽视的趋势和潮流。阅读下列图文、表格材料:
材料一:新航路开辟示意图
——选自《世界历史》(九·上)地图册
材料二:在(公元)1500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在亚欧大陆上从一个地区运货到另一个地区,而货物主要是奢侈品、香料、丝绸、宝石及香水。但是到1760年前后新世界的种植场 生产的大量砂糖、咖啡及棉花等大部分运往欧洲出售;西班牙人也向新世界引进欧洲各种水果,如橄榄以及葡萄。美洲的特产也被流向世界各地,如玉米、马铃薯、西红神、番薯、花生、各种豆类及南瓜、可可等。——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
材料三: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较表
——摘自《1994年世界发展报告》
请回答:
(1)观察材料一图,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为新航路开辟作出贡献的著名航海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说明1500—1760年的世界发生了哪些变化?简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发展中国家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浪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江苏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l492年10月12日发现新大陆的消息传遍整个西班牙以后,他便成了闻名全国的英雄。当他返回西班牙时,国王和王后以最高的礼仪迎接他,并在宫内设宴招待。”文中的“英雄”之所以受到如此隆重的礼遇,是因为他[     ]
A.到达了印度,掠取了黄金香料
B.开辟了新航路,为殖民掠夺奠定基础
C.征服了大洋,证明了地圆学说
D.沟通了四大洲,促进了各国友好往来
题型:江苏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郑和与哥伦布是15世纪以来东西方著名的航海家。他们的远航活动[     ]
A.都以加强友好交往为目的
B.都途经非洲好望角
C.都有强盛的国家作后盾
D.所到之处都受到热烈欢迎
题型:江苏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蓝色海洋——国家角逐的舞台。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料一:见下图
(1)上图所示的事件对欧洲的发展有何积极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1890年,美国海军将领马汉在出版的《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一书中提出了海权论:海权即凭借海洋使一个民旋变得伟大的所有因素,海权支配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马汉关于制海权问题的论述,在中国受到冷落,却引起了正积极向外扩张的日本的密切关注  (日本)这种与时俱进的学习方式终于在五年以后得到了回报。
(2)日本“五年以后”通过哪个重大事件“得到了回报”?这一事件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列宁说: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两个大国的下一场战争理下了第一批火种。
(3)试结合所学知识,对列宁的上述观点 加以论述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解答,你获得了怎样的历史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江西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