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春秋以前,土地属于国家所有。春秋以来,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一些奴隶主将新开垦出来的田地变成财产并出租……——摘自人教版教材

材料一 春秋以前,土地属于国家所有。春秋以来,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一些奴隶主将新开垦出来的田地变成财产并出租……——摘自人教版教材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材料一 春秋以前,土地属于国家所有。春秋以来,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一些奴隶主将新开垦出来的田地变成财产并出租……
——摘自人教版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饮食还给,不忧冻饿,亦亡(无)千金之家。
——《汉书》中描述的江南状况
材料三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中描述的江南状况
材料四 (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在人民日常生活……各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其自豪足以认为世界其他各地皆为“化外之邦”。
——(法)谢和耐《南宋社会生活史》
(1)面对材料一叙述的变化,商鞅在变法时采取了怎样的措施?(2分)
(2)材料二、三中描述的江南有很大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4分)
(3)举一例说明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的表现。(2分)(4)通过阅读上面的材料,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归纳出能够促进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因素。(2分)
答案
(1)国家承认土地私有。(2分)
(2)北民南迁,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出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相对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南方统治都重视农业生产等(只要答两点即可得分)(4分)
(3)使用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设立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出现早市、夜市;出现娱乐场所瓦舍;商业繁荣(或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沿街设立店铺;有三大传统节日等(任答一点即可得分)(2分)
(4)根据实际制定恰当的政策;引进人才;引进先进技术;维持地区和平稳定(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得分。)(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材料一叙述的变化与土地所有制有关,商鞅在变法时采取了“废井田、开阡陌”的措施,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2)材料二、三中描述的江南有很大不同,反映了南方得到开发,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结合所学知识,原因有北方长期战乱,北民南迁,不仅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还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相对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南方统治者都重视农业生产;南方自然条件较好等。
(3)第一小问注意材料信息“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从宋代商业发展的角度说明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的表现。第二小问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归纳促进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因素有社会稳定、劳动力充足、技术进步、政府政策重视等。
举一反三
“朝廷……实仰东南财富”;“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湖熟,天下足”。这些现象最早出现在
A.南北朝时期B.隋唐时期
C.两宋时期D.明清时期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苏湖熟,天下足”。上述材料共同反映的经济现象是
A.南方生产发展B.江南地区的开发
C.贞观之治D.南方成为经济重心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稻米之外,还有各类北方面食,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B.面食的营养价值高
C.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D.南方人口增多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事件在《史记》和《资治通鉴》这两部史书中都能查阅到的是                                                     
A.春秋争霸B.陈胜、吴广起义
C.孝文帝改革D.赤壁之战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江南经济开发是中国古代经济的一个重要增长点。下列各项与江南经济持续开发不相关的是
A.东汉末年以来北方人口南迁B.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
C.隋朝大运河的开凿D.南宋时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