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谚语“苏湖熟,天下足”最准确的理解是A.苏州、湖州地区气候宜人B.苏州、湖州地区商业繁荣C.苏州、湖州地区成为国家的重要粮仓D.苏州、湖州地区物产丰富

对谚语“苏湖熟,天下足”最准确的理解是A.苏州、湖州地区气候宜人B.苏州、湖州地区商业繁荣C.苏州、湖州地区成为国家的重要粮仓D.苏州、湖州地区物产丰富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对谚语“苏湖熟,天下足”最准确的理解是
A.苏州、湖州地区气候宜人B.苏州、湖州地区商业繁荣
C.苏州、湖州地区成为国家的重要粮仓D.苏州、湖州地区物产丰富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民谚“苏湖熟、天下足”说明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这也说明了南宋时期,南方农业的发展。C符合题意,故选C项。
点评:“苏湖熟,天下足”此谚语自南宋开始流传,出处见高斯得《耻堂存稿·宁国府劝农文》等书。苏指苏州,今江苏吴县一带,太湖以东。湖指湖州,今浙江吴兴一带,太湖以南。太湖流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小河流遍布,“百流众渎(dú,水道),曲折萦绕”,称“水乡泽国”。
举一反三
下面的示意图显示了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与图中的①相对应的时期应该是(  )
A.东汉B.南朝C.唐朝D.南宋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古代社会,人口是衡量一个时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尺。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部分年代的人口(约)
年份
649年
705年
726年
742年
755年
760年
821年
总人口数
1900万
3714万
4141万
4531万
5291万
1690万
1576万
材料二 部分朝代南方与北方人口对比表(约)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1)据材料一,说说从649~755年唐朝人口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2分)出现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2)据材料一,说说从755~821年,唐朝的人口又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2分)出现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3)据材料二,说说从西汉到北宋,南方与北方的人口发展趋势有何不同?(2分)这一发展变化反映了我国古代出现了怎样的经济现象?(2分)
(4)综上所述,你认为封建经济发展的基本前提是什么?(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史记•货殖列传》曾这样描述江南地区:“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而足……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江南地区这种现象在什么时候逐渐得以改观
A.西汉B.魏晋南北朝C.唐朝D.北宋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两宋时期,下列关于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A.南方生产环境和条件比北方优越B.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稳定
C.南方统治者为壮大实力,重视发展经济D.南方的生产技术、工具比北方先进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请阅读有关中国古代江南开发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楚越之地,地广人稀……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西汉《史记》
材料二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棉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南朝《宋书》
材料三 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江苏)又为东南根本,语曰:
“苏湖熟,天下足。”                                                ——南宋《陆游集》
(1)材料一表明西汉时期江南地区人口稀少、物资贫乏。那么材料二中说明我国江南地区到南朝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分)
(2)阅读材料三,你能得到哪些信息?(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