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进入肺的正确顺序是 ①鼻 ②支气管 ③喉 ④肺泡 ⑤气管 [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②⑤④ C.①③⑤②④ D.①⑤③②④
试题库
首页
空气进入肺的正确顺序是 ①鼻 ②支气管 ③喉 ④肺泡 ⑤气管 [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②⑤④ C.①③⑤②④ D.①⑤③②④
题型:山东省期中题
难度:
来源:
空气进入肺的正确顺序是
①鼻 ②支气管 ③喉 ④肺泡 ⑤气管
[ ]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②⑤④
C.①③⑤②④
D.①⑤③②④
答案
C
举一反三
关于用鼻呼吸而不用口腔呼吸的原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鼻毛可以减慢吸入空气的速度
B.鼻腔的鼻黏膜能够分泌黏液,粘住灰尘和细菌
C.鼻黏膜内分布着大量的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
D.鼻腔的入口处丛生鼻毛,能阻挡灰尘
题型:山东省期中题
难度:
|
查看答案
用鼻呼吸比用口呼吸好,下面理由不成立的是
[ ]
A.鼻毛能阻挡灰尘
B.鼻黏膜血管能温暖吸入的冷空气
C.鼻腔与咽喉直接相通
D.黏膜分泌的黏液清洁和湿润空气
题型:山东省期中题
难度:
|
查看答案
人受凉感冒时,常感到呼吸不畅,其原因是
[ ]
A.鼻粘膜充血肿胀,堵塞鼻腔
B.鼻粘膜分泌过多粘液,堵塞鼻腔
C.声带肿胀,气体不能通畅流动
D.气管分泌的痰增多了,堵塞呼吸道
题型:山东省期中题
难度:
|
查看答案
人体的呼吸道具有净化空气的作用。与此功能相适应的结构是
①鼻毛 ②声带 ③气管有纤毛的黏膜 ④鼻黏膜 ⑤会厌软骨
[ ]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题型:海南省期中题
难度:
|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论述用鼻呼吸的优点,不正确的是
[ ]
A.鼻黏膜具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能温暖吸入的冷空气
B.鼻毛能阻挡吸入的空气里的尘埃
C.鼻黏膜分泌黏液可以清洁湿润吸入的气体
D.鼻黏膜内的嗅细胞可以感受气味的刺激
题型:广西自治区期中题
难度:
|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已知抛物线的准线为,过且斜率为的直线与相交于点,与的一个交点为.若,则 .
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是[ ]A.自董卓已来B.欲信大义于天下C.故患有所不辟也D.西和诸戎,南抚吴越
如图,△ABC经过怎样的平移得到△DEF [ ]A.把△ABC向左平移4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B.把△ABC
初一学生吕阳在上个学期的期末考试中成绩很不理想,他感到很没有面子,在同学中抬不起头来。新学期开始后,吕阳就开始发愤苦读,
完形填空。 Bringing a giraffe into the world is a tall order.
定义:若平面点集中的任一个点,总存在正实数,使得集合,则称为一个开集.给出下列集合:①;②;③;④. 其中是开集的是(
— Mary, I have good news to tell you. I have been admitted t
读下边一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给划线的字注音。 说到梨,故乡也出产一种梨,因为不是种在人家园子里面自己生
【题文】如果地球不自转,地球上就不会有昼半球和夜半球之分。
下列各句中加线词语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函梁君臣之首A.仓皇东出B.日削月割C.礼天下之奇才D.不能独完
热门考点
“大错不犯,小错不断,气死公安,难倒法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体竖直上抛后又落向地面,不计空气阻力,则它在整个过程中速度大小υ跟时间t的关系是可能是图中的( )
一定温度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X(g)+Y(g)3Z(g),若反应开始时充入2mol X和2mol Y,达
(本题满分14分)如图,在平行六面体ABCD-A1BC1D1中,已知:,且,O是B1D1的中点.(1)求的长;(2)求异
已知x2-2x=14,求2[-x(1-x)-3]-(x-1)(3x-1)的值.
“道媚劲健,绝代更无。”这是后人对哪一艺术作品的赞美[ ]A.《兰亭序》B.《女史箴图》C.《清明上河图》D.《
(本小题满分13分)在数列(I)若是公比为β的等比数列,求α和β的值。(II)若,基于事实:如果d是a和b的公约数,那么
家鸽的生殖发育方式比青蛙的高等,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①卵生 ②胎生 ③体内受精 ④体外受精 ⑤卵外有卵壳保护 ⑥有
(6分)下图是被子植物一生中的相关结构,请认真分析并回答:(1)A萌发时所需的外界环境条件是______________
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18gNH4+ 中含有的电子数为10NAB.常温常压下,10g氖气所含
孝文帝迁都
地球和地图
用概率估算总体
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几类其他聚集状态的物质
物质的简单分类
探究蚂蚁的行为
分式混合运算
炼字评析
改良蒸汽机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