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做了如下实验,将深色桦尺蛾和浅色桦尺蛾分别进行标记,然后放养于工业污染区和没有污染的非工业区.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将所释放的桦尺蛾尽量收回,统计其数目,结果如

有人做了如下实验,将深色桦尺蛾和浅色桦尺蛾分别进行标记,然后放养于工业污染区和没有污染的非工业区.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将所释放的桦尺蛾尽量收回,统计其数目,结果如

题型:德州难度:来源:
有人做了如下实验,将深色桦尺蛾和浅色桦尺蛾分别进行标记,然后放养于工业污染区和没有污染的非工业区.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将所释放的桦尺蛾尽量收回,统计其数目,结果如下表:
答案
举一反三
题型:河北区模拟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天津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南开区二模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徐州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乐山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

地区浅色桦尺蛾深色桦尺蛾
释放数回收数释放数回收数
工业污染区641615482
非工业区39315440619
(1)生物的形态特征、生理特性或行为方式叫作生物的性状,如动物的体色、食性.
(2)昆虫的发育有不完全变态发育和完全变态发育,凡是发育过程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并且幼虫与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有很大差异的叫做完全变态发育.
(3)在工业污染区深色桦尺蛾的体色与环境一致,是一种保护色,不易被敌害发现,它们能够存活下去并繁殖后代;而浅色桦尺蛾则相反,它们容易被敌害吃掉而失去产生后代的机会.
(4)如果减少污染,环境颜色将逐渐变浅,这时深色桦尺蛾就会成为敌害的首选目标,其生存和产生后代的几率变小,数量减少;而浅色桦尺蛾则相反,它们由于具有与环境颜色一致的保护色而得以生存,并产生后代,数量增多.这种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的现象就是自然选择.
(5)防治农林害虫应提倡生物防治的方法,否则易伤及其他昆虫和以这些昆虫为食的鸟类,破坏了生物的多样性.
故答案为:(1)性状;
(2)完全变态发育;
(3)适应性;
(4)浅色桦尺蛾数量增多(深色桦尺蛾数量减少);
(5)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如图所示为长颈鹿的长颈形成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魔方格

(1)从图中可以看出,古代的长颈鹿的前肢和颈,有的长,有的短,出现以上个体差异的原因是长颈鹿的祖先产生了______.
(2)在进化过程中,颈和前肢长的个体被保留下来,而颈和前肢短的个体被淘汰了,原因是颈和前肢短的个体______.
(3)食物在决定长颈鹿变异个体的生存和淘汰过程中,起到了______作用.
(4)在进化过程中,颈和前肢长的个体被逐渐保留下来,说明这样的个体是与环境的变化是______.
(5)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______,______生存下来,______被淘汰掉,这就是______.
下面是生活在英国曼彻斯特森林中的两种不同颜色的桦尺蠖及其栖息状况图(甲图示工业污染前,乙图示工业污染后),请分析回答

魔方格

(1)工业污染前,浅色的桦尺蠖是常见类型,工业污染后,树干变成了黑色,此时______色的桦尺蠖不易被天敌发现,成为常见类型.由此可见,______的改变对桦尺蠖起了选择作用.
(2)桦尺蠖的体色与______的色彩非常相似,这种体色称为______.
(3)生物通过遗传、______和______,不断进化.
(4)要使该地区浅色的桦尺蠖重新恢复为常见类型,你认为该怎样做?______.
在“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实验中,将红、黄、蓝、绿四种颜色的小纸片各100张撒在蓝色的布上,小组同学每次随机拣拾一张看到的小纸片,一段时间后停止,统计布上剩余各色小纸片的数目…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这个模拟实验中,某种颜色的布相当于生物的“生活环境”,同学模拟的是“捕食者”,小纸片是“猎物”
B.经过“捕食者”几次捕食后,剩下的小纸片的颜色绝大部分是蓝色
C.体色与周围环境色彩相似的动物不易被发现,对躲避敌害或捕食猎物十分有利
D.如果背景换成红色布,那么经过“捕食者”几次捕食后,剩下的各色小纸片数会基本相同
达尔文认为生物能向一定的方向进化是(  )
A.生存斗争的结果B.生殖遗传的结果
C.自然选择的结果D.主观努力的结果
自然选择学说是由下列哪位科学家创立的(  )
A.袁隆平B.达尔文C.米勒D.巴斯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