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 | 第一次 | 第j次 | 第三次 | 第四次 | 第五次 |
明亮 | 0只 | 1只 | 2只 | O只 | 2只 |
阴暗 | 10只 | 9只 | 8只 | 10只 | 8只 |
(1)由于提出的问题是蟑螂会选择阴暗的环境吗?可作出两种假设:蟑螂会选择阴暗的环境或蟑螂不会选择阴暗的环境都可以. (2)一侧盖上不透光的厚纸板,另一侧盖上透明的玻璃板,目的是设置以光照为惟一变量的对照组.这样在铁盒内就形成了明亮和黑暗两种环境. (3)因为一次实验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和误差,取多次的实验的平均值,可以减少误差. (4)通过求实验数据平均值可知:明亮环境中平均一只蟑螂,阴暗环境中平均九只,故可得出结论:光对蟑螂的生活有影响,蟑螂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生活. (5)不能用2只蟑螂,所用蟑螂的数量要多,因为这样可以减少其他偶然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实验出现误差.如果采集的蟑螂生病、或受其它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处于特殊生长时期等都会导致实验结论出错,所以为了避免出现此类偏差,实验中应尽可能多选几只蟑螂,尽可能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 故答案为: (1)蟑螂会选择阴暗的环境或蟑螂不会选择阴暗的环境; (2)光照; (3)求平均值; (4)光对蟑螂的生活有影响,蟑螂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生活. (5)否,2只蟑螂数量太少,误差太大,实验偶然性太大 | |||||
通过“探究鼠妇选择生活环境的行为”实验,我们观察到适宜鼠妇生存的环境特点是( )
| |||||
科学探究通常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分析结果和得出结论几个环节.请回答科学探究上述环节的有关问题. (1)提出问题:当你搬开花盆看到鼠妇时,鼠妇很快就爬走了.以下据此情景提出的几个问题,哪一个不够具体、明确?(______) A.鼠妇为什么会爬走呢? B.鼠妇爬走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 C.鼠妇爬走是因为搬动花盆对它产生了刺激吗? (2)作出假设:许多作物是在春天气候转暖后播种的,天寒地冻不适合播种.由此可以对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作出的假设是______. (3)设计实验:为证明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某小组的同学分别提出了三种实验方案,请判断哪个实验方案更能说明问题. (______) A.将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暴露在空气中. B.将甲组灭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暴露在空气中. C.将甲乙两组都进行灭菌,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接种细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 (4)实施实验:“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中,某同学用量筒先量取2毫升唾液倒入试管中,马上再用同一个量筒量取2毫升清水倒入另一只试管中,以形成对照.这种操作方式不够严谨,请加以改正.______. (5)分析结果和得出结论:晚上,将金鱼藻放在盛有水的试管中,将试管先后放在离白炽灯不同距离处,观察试管中产生的气泡数目.收集到了如下表所示的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