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渎下面元曲,完成小题。[双调]水仙子·客乡秋夜赵善庆梧桐一叶弄秋晴,砧杵千家捣月明,关山万里增归兴。隔嵯峨白帝城,捱长宵何处销凝?寒灯一檠,孤雁数声,断梦三更

阅渎下面元曲,完成小题。[双调]水仙子·客乡秋夜赵善庆梧桐一叶弄秋晴,砧杵千家捣月明,关山万里增归兴。隔嵯峨白帝城,捱长宵何处销凝?寒灯一檠,孤雁数声,断梦三更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渎下面元曲,完成小题。
[双调]水仙子·客乡秋夜
赵善庆
梧桐一叶弄秋晴,砧杵千家捣月明,关山万里增归兴。隔嵯峨白帝城,捱长宵何处销凝?寒灯一檠,孤雁数声,断梦三更。
注:嵯峨,山高峻貌。
小题1:曲辞中哪些景象增强了诗人的“归兴”?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4分)
小题2:曲辞最后三句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试举两种加以赏析。(4分)
答案

小题1:秋天晴空飘下的梧桐叶,(1分)明月高悬的夜晚耳畔传来的千家砧杵声,(1分)万里关山的距离(1分)寒夜一盏孤灯,孤雁哀鸣(1分)都增强了诗人要归乡的念头。
小题2:
烘托渲染,三更时分,诗人梦中醒来,眼前一盏油灯,发出微弱的光芒,耳畔听到数声离群孤雁的悲鸣,渲染出清冷寂静的氛围,表达诗人离乡在外内心的孤单、凄苦。
动静结合,眼前寒灯,耳畔孤雁数声悲鸣,一静一动,两相映照,表达诗人孤苦的心境。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
这是一首羁旅诗,通过描写秋夜中一些典型的意象,如落叶、明月、寒灯和鸣雁等来寄托诗人的思乡之情,归乡之心。
小题2:
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赏析表现手法类题目,此类题目一般先考虑修辞手法,再考虑表现手法,最后考虑抒情方式。这三句没有用到修辞手法,故可以从表现手法中的烘托渲染和动静结合的角度来赏析,其他答情景交融、铺排、虚实相生,言之成理即可按点给分,答对两种即可满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小题。(8分)
出塞(其二)
王昌龄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振,匣里金刀血未干。
小题1:试分析诗歌第二句中“寒”字的妙处。(4分)
小题2:全诗刻画了一位怎样的主人公形象?并简要分析是如何刻画的。(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
南乡子•冬夜
黄升
万籁寂无声,衾铁稜稜近五更。香断灯昏吟未稳,凄清。只有霜华伴月明。
应是夜寒凝,恼得梅花睡不成。我念梅花花念我,关情。起看清冰满玉瓶。
[注]①稜稜(léng):冷硬,像有棱角一般。
小题1:词的上阕是从哪些角度描绘冬夜的?请简要分析。(4分)
小题2:对词的下阕,明代李攀龙评曰“以梅花为故人,便见不孤”,请结合诗句谈谈你对此评语的理解。(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晚步
【清】历鹗
斜景忽已暝,流莺时一鸣。水光知月出,花落见风行。
僻地非遗世,新畦欲耦耕。孤吟少俦侣,发兴自江城。
①此诗写于厉鹗因家贫租屋东园读书时,两年后,他考中举人。
②发兴:激发意兴。
小题1:简析颔联是怎样写出诗人散步时的环境的特点的。(4分)
小题2:请结合后两联简析诗人的思想感情。(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7分)
惜 花
(唐 ) 于鹄
夜来花欲尽,始惜两三枝。
早起寻稀处,闲眠记落时。
蕊焦蜂自散,蒂折蝶还移。
攀著殷勤别,明年更有期。
小题1:全诗的诗眼是“惜”字,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3分)
小题2:本诗的三四联最主要的手法是什么?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临江仙
陈与义
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
成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
[注]这首词写于国家遭受兵乱时节,作者在端午节凭吊屈原。
小题1:“万事一身伤老矣”饱含着词人哪些情感?(3分)
小题2:“戎葵”,即蜀葵,夏日开花,有向阳特性。请简要分析“戎葵”这一意象在词中的作用。(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