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在探究“馒头在口腔内消化”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试管编号 | A | B | C | 馒头碎屑或块 | 适量碎屑 | 适量碎屑 | 适量馒头块 | 试管中的加入物 | 2ml唾液 | ? | 2ml唾液 | 是否搅拌 | 充分搅拌 | 充分搅拌 | 不搅拌 | 保温 | 37℃水浴保温10分钟 | 加入碘液 | 2滴 |
答案
(1)A与B若组成一组对照实验,其变量为:是否有唾液;A试管中有2ml唾液,为保证变量的惟一性,B试管中要加入2ml清水. (2)A试管加入的是馒头碎屑,且与唾液充分混合;这一过程模拟的是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作用;C试管加入的是馒头块,且不进行搅拌,馒头块中的淀粉只有少部分能被唾液淀粉酶消化,加入碘液后变蓝.A号试管中的淀粉由于与唾液充分混合,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全部变成了麦芽糖,遇碘不变蓝. (3)口腔中有唾液,含有唾液淀粉酶,可以消化淀粉,转化成麦芽糖;因此吃饭时细嚼慢咽会感觉到甘甜味,那是部分淀粉被唾液分解成了麦芽糖的缘故.淀粉的消化是从消化道中的口腔就开始了. 故答案为:(1)2ml清水;对照实验 (2)A和C;A;A号试管中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全部分解成了麦芽糖 (3)口腔 |
举一反三
根据下表列出的实验方法步骤,填写实验现象,再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原因.
试管编号 | 注入浆糊 | 加清水 | 加入唾液 | 振荡摇匀 | 放在37℃水中恒温 | 冷却后加碘液 | 1 | 2亳升 | 2亳升 | 0亳升 | 振荡摇匀 | 10分钟 | 2滴 | 2 | 2亳升 | 0亳升 | 2亳升 | 振荡摇匀 | 10分钟 | 2滴 | 下面是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所做的“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探究实验. 实验过程: 1号试管:加入馒头碎屑和2mL唾液,并充分搅拌; 2号试管:加入馒头碎屑和2mI.清水,并充分搅拌: 3号试管:加入馒头块和2mI.唾液,不搅拌. 将三支试管都放人37℃的温水中保温10分钟,取出冷却后分别加入2滴碘液,摇匀后观察试管中馒头的颜色的变化.实验结果:1号试管不变色,而2号试管和3号试管中的馒头变成蓝色. 结果分析: (1)1号试管中的馒头碎屑没有变色,原因是馒头中的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变成 了______. (2)2号试管中馒头碎屑变色的原因是______. (3)若以“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为变量时,应选择取1号和______号试管作对照. (4)如果只探究唾液的作用,则只要______号试管作为对照就可以了. 实验结论: (5)淀粉在人体消化道的______部位就开始被消化. | 某生物小组为了研究“唾液和牙齿咀嚼及舌的搅拌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设计并实施下列实验方案.请分析回答: (1)若模拟研究正常摄食情况下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应选择1号试管和______号试管作为一组对照实验. (2)若把1号试管和3号试管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其目的是模拟研究正常摄食情况下______. (3)实验的结果是1号试管不变蓝,2号和3号试管都变蓝,其中1号试管不变蓝的原因是______. (4)实验的结论是______. 试管编号 | 1 | 2 | 3 | 馒头形状 | 碎屑适量 | 碎屑适量 | 馒头块适量 | 有无唾液 | 2ml唾液 | 2ml清水 | 2ml唾液 | 是否搅拌 | 充分搅拌 | 充分搅拌 | 不搅拌 | 条 件 | 37°C水浴保温10分钟 | 加入碘液 | 2滴 | 下表是探究唾液淀粉酶对馒头中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几组实验:
| 加入的物质 | 所给的条件 | 滴加碘液后的反应 | 第一组 | 淀粉+唾液 | 90℃,10分钟 | ______ | 第二组 | 淀粉+唾液+2%的盐酸 | 37℃,10分钟 | ______ | 第三组 | 淀粉+清水 | 37℃,10分钟 | ______ | 第四组 | 淀粉+唾液 | 37℃,10分钟 | ______ | 人们细嚼馒头时,会有甜味这说明淀粉已被分解成( )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