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在口腔中的变化”时,需要的材料是新鲜的馒头、清水、口腔中取的______、碘液,并且要注意实验时水浴温度控制在______℃.

在“探究在口腔中的变化”时,需要的材料是新鲜的馒头、清水、口腔中取的______、碘液,并且要注意实验时水浴温度控制在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在“探究在口腔中的变化”时,需要的材料是新鲜的馒头、清水、口腔中取的______、碘液,并且要注意实验时水浴温度控制在______℃.
答案
在“探究在口腔中的变化”时,为了确保实验结果只是由唾液的不同引起的,就应当使这两种环境中除唾液不同外,其它条件都相同.所以用到的材料是新鲜的馒头、清水、口腔中取的唾液、碘液等.实验时去A、B两个试管,在A试管中放入1份馒头碎屑,注入2毫升唾液;则在B试管中加入一份馒头碎屑和2ml清水.
唾液中唾液淀粉酶发挥作用的最适温度是37℃左右,因此应将实验装置放在37℃的温水中水浴中十分钟,而不是放置在室温环境下.最后分别滴加碘液观察变化.
故答案为:唾液;37.
举一反三
请填空回答“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探究活动的有关问题:
(1)实验步骤:
①首先我们对实验材料进行了如下的三种处理:
A、将馒头碎屑与2ml唾液放入1号试管中并充分搅拌;
B、将馒头碎屑与2ml______放入2号试管中并充分搅拌;
C、将馒头块与2ml唾液放入3号试管中不搅拌.
②然后将处理后的3支试管都同时放入______℃左右的温水中,5~10分钟后同时取出;
(2)实验现象:
分别往三支试管中各滴入2滴碘液并摇匀,这时可以看到:______号试管中的物质遇碘后不变蓝;而______号试管中的物质遇碘后,蓝色最深.
(3)实验结论:
①馒头在口腔中变甜与______的分泌以及______的搅拌和______的咀嚼都有关;
②唾液中含有消化淀粉的______,淀粉的消化从______内开始的.
(4)以“唾液”为变量时,应选择哪两支试管作为对照实验?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为了使试管内的淀粉快速分解,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
A.将淀粉与唾液混合,置于70度的热水中
B.将淀粉与胰液混合,置于37度的温水中
C.将淀粉与小肠液混合,置于10度的凉水中
D.将淀粉与胃液混合,置于37度的温水中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有关《观察唾液淀粉酶对食物有消化作用》的实验叙述不正确的(  )
A.为了保证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温度应控制在37℃
B.本实验设置了对照实验
C.滴加碘液后,原来加清水的试管颜色变蓝,而原先加唾液的试管不变蓝
D.实验结果说明了唾液淀粉酶在适宜条件下将淀粉分解成葡萄糖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某同学在做“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实验中,记录的实验结果如右表所示.该实验结果表明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  )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

试管加入物质温度碘液检验
1淀粉糊+唾液37℃不变蓝
2淀粉糊+唾液0℃变蓝
某校七年级生物探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做“馒头在口腔的变化”的探究实验,四位同学分别对馒头做了四种处理,方法如下:
甲同学:将馒头碎屑放入1号试管,注入2毫升唾液,进行充分的搅拌.
乙同学:将馒头碎屑放入2号试管,注入2毫升清水,进行充分的搅拌.
丙同学:将馒头放入3号试管,注入2毫升唾液,不进行搅拌.
丁同学:将馒头碎屑放入4号试管,注入2毫升唾液,不进行搅拌.
接着将四支试管放入37℃的温水中保温5分钟,取出后分别加入2滴碘液,摇匀.请你想一想:
(1)这四位同学做的实验结果中,不变蓝的试管是______号试管.
(2)上述实验中,2、3、4号试管都是1号试管的对照.扬扬仔细分析了乙、丙、丁三位同学设计的对照实验后,认为丙同学设计的实验有不妥之处,请你代替扬扬将丙同学的错误之处改正过来______.
(3)乙同学的实验是为了探究______的作用,丙同学的实验是为了探究______的作用,丁同学的实验是为了探究______的作用.
(4)以上的实验可以充分说明,馒头在口腔里的消化与______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