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1)在Rt△AOB中,根据AO的长和∠BOA的度数,可求得OB的长,根据折叠的性质即可得到OA=OC,且∠BOC=∠BOA=30°,过C作CD⊥x轴于D,即可根据∠COD的度数和OC的长求得CD、OD的值,从而求出点C、A的坐标,将A、C、O的坐标代入抛物线的解析式中,通过联立方程组即可求出待定系数的值,从而确定该抛物线的解析式。 (2)求出直线BO的解析式,进而利用x=求出y的值,即可得出D点坐标。 (3)根据(1)所得抛物线的解析式可得到其顶点的坐标(即C点),设直线MP与x轴的交点为N,且PN=t,在Rt△OPN中,根据∠PON的度数,易得PN、ON的长,即可得到点P的坐标,然后根据点P的横坐标和抛物线的解析式可求得M点的纵坐标,过M作MF⊥CD(即抛物线对称轴)于F,过P作PQ⊥CD于Q,若PD=CM,那么CF=QD,根据C、M、P、D四点纵坐标,易求得CF、QD的长,联立两式即可求出此时t的值,从而求得点P的坐标。 解:(1)过点C作CH⊥x轴,垂足为H,
∵在Rt△OAB中,∠OAB=90°,∠BOA=30°,OA=, ∴,AB=2。 由折叠的性质知:∠COB=30°,OC=AO=, ∴∠COH=60°,OH=,CH=3。 ∴C点坐标为(,3)。 ∵O点坐标为:(0,0),∴抛物线解析式为(a≠0)。 ∵图象经过C(,3)、A(,0)两点, ∴,解得。 ∴此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为:。 (2)∵AO=,AB=2,∴B点坐标为(,2)。 ∴设直线BO的解析式为:y=kx,则2=k,解得:k=。 ∴设直线BO的解析式为:y=x。 ∵的对称轴为直线, ∴将两函数联立得出:y=。 ∴抛物线的对称轴与线段OB交点D的坐标为:(,1)。 (3)存在。 ∵的顶点坐标为(,3),即为点C, MP⊥x轴,垂足为N,设PN=t; ∵∠BOA=30°,∴ON=t。∴P(t,t)。 作PQ⊥CD,垂足为Q,MF⊥CD,垂足为F,
把x=t代入,得, ∴M(t,﹣),F(,)。 同理:Q(,t),D(,1)。 要使PD=CM,只需CF=QD,即,解得t=,t=1(舍去)。 ∴P点坐标为。 ∴存在满足条件的P点,使得PD=CM,此时P点坐标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