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重是衡量身体健康与否的重要指标,世界卫生组织给出了一些相关资料:资料一:人体标准体重测算公式:男性的标准体重(千克)=身高(厘米)﹣105,女性的标准体重(千

体重是衡量身体健康与否的重要指标,世界卫生组织给出了一些相关资料:资料一:人体标准体重测算公式:男性的标准体重(千克)=身高(厘米)﹣105,女性的标准体重(千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体重是衡量身体健康与否的重要指标,世界卫生组织给出了一些相关资料:
资料一:人体标准体重测算公式:
男性的标准体重(千克)=身高(厘米)﹣105,女性的标准体重(千克)=身高(厘米)﹣100
资料二:14岁﹣18岁青少年实际体重和标准体重的比值与营养状况的评价指标表
实际体重/标准体重 <0.9 0.9﹣1.1 >1.1
营养状况 营养不良 正常 营养过剩
小衢,男,今年15岁,在体检时,测得身高为165厘米,体重为70千克.
(1)根据资料和测量数据,判断        
(2)测体重时,他的双脚与水平放置的电子秤接触面积为0.04米2,则他对电子秤的压强为多少帕?
(3)体育课上,小衢和小科进行爬楼梯比赛,从楼底开始爬上9米高的四楼,质量为70千克的小衢用了10秒,质量为60千克的小科用了9秒,小衢说:“我们都从底楼跑到四楼,我的体重比你大,我比你多”;小科说:“我跑得比你快,我克服重力做功的功率比你大”,请通过分析计算说明他们的说法是否正确.
答案
(1)营养过剩;(2)1.75×104Pa;(3)小衢和小科爬楼梯所做的功,小衢的说法正确;小衢和小科爬楼梯做功的功率,小科的说法正确.
解析

试题分析:(1)∵小衢标准体重为:165﹣105=60(千克),∴实际体重月标准体重为:70kg/60kg≈1.17>1.1,∴小衢的营养状况是营养过剩.
(2)对秤的压力为:F=G=mg=70kg×10N/kg=700N;对秤的压强为:p=F/S=700N/0.04m2=1.75×104Pa.
(3)小科的重力为G小科=m小科g=60kg×10N/kg=600N;所以W小科=G小科h=600N×9m=5400J;W小衢=G小衢h=700N×9m=6300J;
∵W小衢>W小科,∴小衢的说法正确;∵P小衢=W小衢/t小衢=6300J/10s=630W,P小科=W小科/t小科=5400J/9s=600W,
∴P小衢>P小科,∴小科的说法正确.
举一反三
如图所示,密度为ρ、厚度为d、边长为L的均匀正方形薄板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其右端与桌子边缘相平。板与桌面间的光滑程度不变,现用水平力向右推薄板使其运动,在推薄板的过程中薄板对桌面的压力F、压强p和摩擦力f的变化情况是
A.p、F、f均不变
B.p大小由ρdg增大为ρdg,F不变、f变大
C.F大小由ρL2dg减小为ρL2dg,p不变、f变小
D.p大小由ρdg增大为dg,F、f不变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汽车超载是当前发生交通事故的重要根源。为了加强监控,各地均设置超载监测站。如图所示,已知某汽车的自重为2吨,其载重量为10吨。现让该汽车前轮开上电子地磅秤,其读数为5吨,后轮开上电子地磅秤读数为6吨,且前后轮与地面的接触面积相等。问:

(1)该汽车的前后轮对地面的压强是否相同?为什么?
(2)该汽车是否超载,通过分析计算说明理由。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如图是液压汽车起重机从水中打捞重物的示意图.A 是动滑轮,B 是定滑轮,C 是卷扬机,D 是油缸,E是柱塞.作用在动滑轮上共三股钢丝绳,卷扬机转动使钢丝绳带动动滑轮上升提取重物,被打捞的重物体积V=0.5m3若在本次打捞前起重机对地面的压强p1=2.0×107Pa,当物体在水中匀速上升时起重机对地面的压强p2=2.375×107Pa,物体完全出水后起重机对地面的压强p3=2.5×107Pa.假设起重时柱塞沿竖直方向,物体出水前、后柱塞对吊臂的支撑力分别为N1和N2,N1与N2之比为19:24重物出水后上升的速度v=0.45m/s.吊臂、定滑轮、钢丝绳的重以及轮与绳的摩擦不计.(g取10N/kg)求:

(1)被打捞物体的重力;
(2)被打捞的物体浸没在水中上升时,滑轮组AB的机械效率;
(3)重物出水后,卷扬机牵引力的功率.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均匀实心正方体甲、乙对地面的压强相等。现将两物体均沿水平方向切去一部分,则
A.若切去相等质量,甲被切去的厚度一定小于乙
B.若切去相等质量,甲被切去的厚度可能小于乙
C.若切去相等体积,甲对地面的压强一定小于乙
D.若切去相等体积,甲对地面的压强可能小于乙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一个底面积为2×10-22的薄壁圆柱形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中央,容器高为0.12米,内盛有0.1米深的水,如图(a)所示。另有质量为2千克,体积为1×10-33的实心正方体A,如图(b)所示。求:

(1)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2)实心正方体A的密度。
(3)将实心正方体A浸没在图12(a)的水中后,容器对地面压强的变化量。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