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泡沫塑料球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泡沫塑料球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题型:0117 期中题难度:来源:
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泡沫塑料球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如加大力度敲音叉,根据发生的现象,你又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
                                                          甲                                                      乙
答案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将微小的振动放大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或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空气可以传声
举一反三
用手拨动琴弦,能听到悦耳的声音,此时作为声源的物体是: [     ]
A.手指
B.琴弦
C.空气
D.弦柱
题型:湖北省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侦察兵为及早发现敌军骑兵的活动,常把耳朵帖在地面上听,就能判断附近是否有敌人的骑兵,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
A.马蹄贴在地上,使土地振动发出声音;
B.声音可以由土地传播;
C.土地传播声音的速度比空气大;
D.马蹄声不能由空气传入人耳。
题型:湖北省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在真空中听不到声音是因为声音只能够在空气中传播
B. 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
C. 只要物体在振动,人耳就能听到声音
D.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题型:0122 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在“探究声音产生的活动中”,同学们体验到发声的音叉在振动、说话时声带在振动等一系列现象后,可运用           的方法得出结论: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
题型:0122 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2008年5月12日我国汶川地区发生了8.0级的大地震。给人民群众造成了重大损失。因为地震产生的声波属于________(填“次声波”或“超声波”),所以地震前人们并没有感知到。倒塌房屋中的一些被困人员。通过敲击物体使其_________发出声音,被及时获救。
题型:0122 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