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短文,解答后面的问题.猴子捞月一群猴子在山上玩耍,领头的大猴看见下面的水潭里有一个和天上一样的月亮,大猴十分高兴,把群猴集合起来准备将潭中的月亮捞上来

阅读下面的短文,解答后面的问题.猴子捞月一群猴子在山上玩耍,领头的大猴看见下面的水潭里有一个和天上一样的月亮,大猴十分高兴,把群猴集合起来准备将潭中的月亮捞上来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的短文,解答后面的问题.
猴子捞月
一群猴子在山上玩耍,领头的大猴看见下面的水潭里有一个和天上一样的月亮,大猴十分高兴,把群猴集合起来准备将潭中的月亮捞上来.因为山崖离水面较高,猴子们只好一个拉着另一个的脚,拉成一长串挂到水面(如图所示).它们找来了葫芦瓢,传给最下面那只小猴,它盛了一瓢水就把“月亮”捞了上来,大家兴高采烈地围着“月亮”又唱又跳.一只贪心的小猴想抢走“月亮”,于是你争我夺,把一瓢水泼在了地上,“月亮”没有了.小猴低头一看,月亮依旧在水中.大家面面相觑,困惑不解.
(1)猴子得月又丢月,一群猴子面面相觑,困惑不解.下面四种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选填字母代号).
A.水中的月亮比天上的月亮小B.水中的月亮是天上月亮的实像
C.水中出现月亮属于光的反射现象D.水中的月亮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2)用葫芦瓢盛上水就将“月亮”捞了上来,瓢中平静的水面在这里起到了______镜的作用;假如这群猴子连接起来的长度是8m,捞月的水潭深5m,天上月亮到水面的距离为3.8×105km,那么猴子要捞的“月亮”离水面的距离约为______(选填字母代号).
A.5mB.8mC.13mD.3.8×105km.
答案
(1)水中的月亮和天上的月亮大小相等,水中的月亮是天上月亮的虚像;水中出现月亮属于光的反射现象,不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所以选项ABD错误,选项C正确.
故选C.
(2)瓢中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井水中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和天上月亮到水面的距离相等,这个距离远远大于井的深度,那么猴子要捞的“月亮”离水面的距离约为3.8×105km.
故答案为:平面;D.
举一反三
小华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小心地移动蜡烛B,直到与蜡烛A的像重合,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______,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问题;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______关系;移去蜡烛B,并在其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接收到蜡烛A烛焰的像(选填“能”或“不能”),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像(选填“虚”或“实”);小华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蜡烛所成像的大小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小红同学在水平桌面上用玻璃板、两支相同的蜡烛、白纸、刻度尺等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玻璃板应该______放置在水平桌面上.
(2)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为了______;使用相同的两支蜡烛,目的是为了______.
(3)小红经过仔细观察,通过玻璃板看到了同一支蜡烛的两个像挨得很近,原因是______
(4)做完一次实验后,小红让蜡烛靠近平面镜重做实验,此时像的位置______平面镜(填“远离”或“靠近”),像的大小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将玻璃后放一只与A完全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这样做的目的是探究______;用直尺分别测量蜡烛和像到玻璃的距离,目的是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一般人脸宽(包括两耳)约18厘米,两眼的光心相距约7厘米,两眼光心离头顶和下巴分别为10厘米和13厘米.当平面镜竖直放置时,则至少要用多大的平面镜(矩形),才能看到自己脸的全部?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一根长度为L的直薄木条上有两个观察小孔.两小孔之间的距离为d,d恰好是一个人两眼间的距离,当木条水平放置时,此人想通过两观察孔看见此木条在平面镜M里完整的像,那么选用的平面镜宽度至少是(  )
A.
L
2
B.
d
2
C.
L+d
2
D.
L-d
2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