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晓彤用平面镜、两只相同的蜡烛、白纸、刻度尺和笔进行实验.(1)把白纸铺在水平桌面上,在白纸的中间画一条直线,将平面镜的前表面沿直线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晓彤用平面镜、两只相同的蜡烛、白纸、刻度尺和笔进行实验.(1)把白纸铺在水平桌面上,在白纸的中间画一条直线,将平面镜的前表面沿直线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晓彤用平面镜、两只相同的蜡烛、白纸、刻度尺和笔进行实验.
(1)把白纸铺在水平桌面上,在白纸的中间画一条直线,将平面镜的前表面沿直线竖立白纸上,将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平面镜前某一位置,将另一只没有点燃的蜡烛在平面镜后面移动,发现的问题是______,改进方法是______.
(2)改进后继续实验,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情境,该情境说明______.
(3)确定了像的位置后.晓彤用另一只蜡烛竖直放在玻璃板后移动,观察到蜡烛和像完全重合,说明______.
(4)晓彤用笔在白纸上记下了蜡烛和像对应点的位置,用刻度尺测量出它们到直线的距离,实验数据记录表格如图所示,请将表格填写完整,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答案
举一反三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

实验次数123
物距/cm358
像距/cm35______
(1)实验选取平面镜做实验,由于平面镜不透明,则只能观察到像,但不能确定像的位置,故而选取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因为玻璃板既能成像又能确定像的位置;
(2)题中情境出现另一侧没有烛火,因为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3)实验中使像和物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是大小相同的;
(4)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可以得出初步结论是: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故而第3次像距为8cm.
故答案为:(1)不能确定点燃蜡烛像的位置;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2)平面镜所成的像为虚像;(3)像和物大小相等;(4)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8.
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远离镜面时,像变小,像到镜面距离变大
B.人靠近镜面时,像不变,像到镜面距离变小
C.人远离镜面时,像变大,像到镜面距离变大
D.人靠近镜面时,像变大,像到镜面距离变小
一只小鸟在平静的1m深湖面上方飞过,当小鸟距水面3m时,小鸟在湖面的“倒影”是______(填“实”或“虚”)像,该“倒影”距小鸟______m.
姚明身高2.26米,他站在竖直平面镜前3m处,他在镜中的像高是______m.像和他相距______m.当他远离平面镜时,他的像的大小将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示意图,图中A点是点燃的蜡烛,B是A的像,M是______(器材名称),实验时,M应与桌面______;此时若把纸屑放在像B的“烛焰”上,纸屑______“会”或“不会”)被点燃;为了探究像B与蜡烛A的大小关系,应将与蜡烛A______(填“相同”或“不同”)的另一支蜡烛C放到B处;为了探究像B与蜡烛A的位置关系,还需要的器材是______.
如图甲所示,拿球的人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他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图乙中的哪一个(  )
A.(A)B.(B)C.(C)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