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某同学在做“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上面,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直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

如图所示,某同学在做“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上面,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直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如图所示,某同学在做“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上面,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直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并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使它与A在玻璃板内的像重合,蜡烛B好像被点燃了,在此实验中:
(1)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与像________的关系。
(2)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的________关系。
(3)若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__(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__像。
答案
(1)到平面镜距离;
(2)大小;
(3)不能;虚
举一反三
正常人的眼睛观察25厘米处的物体最清楚,眼睛也不容易感到疲劳,若要使眼睛的像成在距离眼睛25厘米处,眼睛与平面镜的距离应为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在桌面竖直立一块_________作为平面镜。实验时,要使镜后的物体与镜前相同物体的像完全重合,这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能得到像与物等大、到镜面距离相等的结论。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雄奇险秀的长江三峡景色,自古以来就为文人墨客所称颂,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学家郦道元就写下了脍炙人口的《三峡》名篇.文中写到春冬的美景时,用“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作了精要的描绘,句中的“倒影”是光的__________现象。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人逐渐向平面镜靠拢的过程中,人在镜中的像[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斜放着一个平面镜,桌面上有一个小球向镜面滚去。要使平面镜中小球的像沿竖直方向下落,则镜面与桌面间的夹角α应为:
[     ]
A.30°
B.45°
C.60°
D.90°.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