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了光学知识后,爱动脑筋的小明想自己探究小孔成象,如图所示,他给两个空罐的底部中央分别打上一个圆孔和一个方孔,再用两片半透明的塑料膜蒙在空罐的口上.分别将孔对

学习了光学知识后,爱动脑筋的小明想自己探究小孔成象,如图所示,他给两个空罐的底部中央分别打上一个圆孔和一个方孔,再用两片半透明的塑料膜蒙在空罐的口上.分别将孔对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学习了光学知识后,爱动脑筋的小明想自己探究小孔成象,如图所示,他给两个空罐的底部中央分别打上一个圆孔和一个方孔,再用两片半透明的塑料膜蒙在空罐的口上.分别将孔对着烛焰和灯丝,可以看到烛焰和灯丝通过小孔所成的像.
(1)分析比较甲、乙两图,蜡烛在塑料膜上所成的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______(填选“有”或“无”)关.
(2)分析比较甲、丙两图,可以得出结论:物体在塑料膜所成的像的形状与物体的形状______(填选“有”或“无”)关.
(3)通过实验,可以看到烛焰和灯丝在塑料膜上成的都是______(填选“正”或“倒立”)的实像,其原理是光的______.
(4)夏天树荫下的圆形光斑形成的原理与之______(填选“相同”或“不同”),这些光斑是太阳的______(选填“像”或“影子”).
答案
(1)在甲图和乙图中不同的是孔的形状,但所成的像相同.故小孔成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
(2)在甲图和丙图中不同的是物体的形状,所成的像也不同.故小孔成像(的形状)与物体的形状由物体的形状决定,即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3)观察三次成像可知:所成的像是倒立的,说明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
(4)树荫下的圆形光斑就属于小孔成像现象,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太阳的实像.
故答案为:(1)无;
(2)有;
(3)倒立;直线传播;
(4)相同;像.
举一反三
小明同学用易拉罐做小孔成像实验,他在空易拉罐底部的中央,用钉子戳一个小孔,将易拉罐的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半透明塑料薄膜.
(1)小明把易拉罐正对着点燃的蜡烛(如图所示),则在半透明纸上会看到蜡烛的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像,这现象可用光的______知识解释.
(2)小明实验时发现小孔成像的大小会变化,于是他设计实验探究小孔所成像的大与哪些因素有关.他猜想所成像的大小可能与蜡烛到小孔的距离、物体的高度以及像到小孔的距离有关.于是他用同一支蜡烛实验,且保持蜡烛到小孔的距离不变,在多次改变小孔到半透明纸之间的距离时,他测出了像的高度(见下表).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

小孔到半透明纸的距离s/cm2.04.06.08.010.0
像的高度h/cm1.02.03.04.05.0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线从空气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中,传播方向一般会改变
B.光线从空气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C.光线发生反射时,若入射角变小,反射角一定也变小
D.光线发生反射时,不可能同时发生折射
如图,在桌面上有一倒立的玻璃圆锥,其顶点恰好与桌面接触,圆锥的轴(图中虚线)与桌面垂直,过轴线的截面为等边三角形.有一半径为r的圆柱形平行光束垂直入射到圆锥的底面上,光束的中心轴与圆锥的轴重合.已知玻璃的折射率为1.5,则光束在桌面上形成的光斑半径为______,并在图中画出光路图.
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空气中传播速度的
3
4
,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为空气中传播速度的
2
3
,当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偏向法线;当光线从空气中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光线也偏向法线.你认为,当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光线会______(选填“偏离”或“偏向”)法线.你猜想的理由是______.
小宇利用图所示装置将一细光束斜射到空气中,用于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1)实验的折射光路如图中所示,可以判定折射角______入射角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增大入射角观察到折射角在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2)如果光从空气斜射到水中,折射角______入射角填(“大于”、“小于”或“等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