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甲是来自远处的光线经某人眼球折光系统的光路,下列关于该人远、近视跟的判断及矫正所需配戴的眼镜镜片的选择正确的是(  )A.近视眼;乙B.远视眼;乙C.近视眼

如图甲是来自远处的光线经某人眼球折光系统的光路,下列关于该人远、近视跟的判断及矫正所需配戴的眼镜镜片的选择正确的是(  )A.近视眼;乙B.远视眼;乙C.近视眼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如图甲是来自远处的光线经某人眼球折光系统的光路,下列关于该人远、近视跟的判断及矫正所需配戴的眼镜镜片的选择正确的是(  )
A.近视眼;乙
B.远视眼;乙
C.近视眼;丙
D.远视眼;丙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近视眼的形成原因是晶状体太厚或者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折光能力过强成像在视网膜的前方,用凹透镜来矫正。图甲是来自远处的光线经某人眼球折光系统的光路,是近视眼用凹透镜来矫正。故选C。
点评:掌握近视眼的形成原因和矫正方法是此题的关键。近视眼的形成原因是晶状体太厚或者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折光能力过强成像在视网膜的前方,用凹透镜来矫正。
举一反三
老君岩是泉州著名的旅游风景,若用镜头焦距是50mm照相机,拍摄到老君岩的清晰图像,那么镜头到岩的距离应该是(  )
A.30mm  B.80mmC.100mm  D.大于100mm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

1)小明将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最小的亮点F(如图所示);该凸透镜的焦距f=     cm;
2)在光具座上从左到右依次摆放蜡烛、凸透镜、光屏,并调整它们的高度,使三者的中心大致在       
3)小明将一支高1.5 cm发光棒放在凸透镜前30cm处,移动光屏可以得到一个             的实像。
4)把该发光棒立于凸透镜前,在光屏上成了3 cm高的像,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可能是( )
A.9 cmB.12 cmC.18 cmD.27 cm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现在很多手机都有摄像功能,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透镜,通过镜头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小明发现,张老师上课时观察远处的同学时要摘下眼镜,而看近处的课本时,又要戴上眼镜。这样频繁地戴上摘下眼镜非常不方便。张老师的眼镜属于     (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如下图所示的是一种新型眼镜,这种眼镜的镜片分上下两个区,A区厚薄均匀,B区可以矫正视力。张老师戴上这种眼镜就可以通过       看远处同学(填“A区”或“B区”),再不需要频繁地戴上摘下眼镜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小王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光具座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桌上现有A、B两个凸透镜,其中凸透镜A的焦距为50cm,凸透镜B的焦距为10cm。光具座上标尺的刻度范围如图。

(1)小王想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应选用       凸透镜(选填“A”或“B”)。
(2)小王在图的光具座上,不断改变蜡烛与透镜间的距离,并移动光屏进行实验,所获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分析实验数据可知:
实验次序
物距u∕cm
像距v∕cm
光屏上像的大小
1
60
12
缩小
2
30
15
缩小
3
20
20
等大
4
15
30
放大
5
12
60
放大
①从实验次序2、3、4可以看出,当成实像时,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越短,光屏上像的大小就越             
②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v随物距u的增大而             
(3)小明班照毕业照时,摄影师发现两旁还有同学没有进入取景框内,这时摄影师应使照相机         同学(选填“靠近”或“远离”),同时还应          照相机的暗箱长度(选填“增长”、“缩短”或“不改变”)
(4)你认为小王同学的实验过程是否全面?请提出你的看法(只需写出一种)。
答: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