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小题。相传,在很古的时候,明镜般的滇池中,有匹金光闪闪的神马。这匹神马常常在昆明东面的松林中出现,现时金光四射,万木生色。当人们去寻找它时,它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小题。相传,在很古的时候,明镜般的滇池中,有匹金光闪闪的神马。这匹神马常常在昆明东面的松林中出现,现时金光四射,万木生色。当人们去寻找它时,它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小题。
相传,在很古的时候,明镜般的滇池中,有匹金光闪闪的神马。这匹神马常常在昆明东面的松林中出现,现时金光四射,万木生色。当人们去寻找它时,它便又隐入滇池,xiāo shēng  nì jì了。在西山上,则有只碧玉般的凤凰,它的歌声悦耳动听,远近数十里可闻;当凤凰展翅时,在它的周围出现了一个五彩缤纷的大光环,眩人眼目,美不胜收。当地的老百姓不知道它叫凤凰,便称它为“碧鸡。”
后来,人们把金马隐现的东山称为“金马山”,凤凰展翅的西山称为“碧鸡山”。继而,在两座山的脚下分别建了“金马寺”,“碧鸡祠”祭祀它们。再后来,昆明城中又兴建了金马、碧鸡两座wēi é zhuàng lì的牌坊,这两座牌坊所在的街道也取名为金碧路。城外东西两面还建筑了金马碧鸡二关作为进入昆明的门户。千余年来,对于金马碧鸡是昆明的象征,昆明的标志。
今天,奔腾奋进的金马、吉祥如意的碧鸡将在心灵中折射出昆明人的新的光辉。
小题1:请根据文段中的拼音在“田”字格中填入相应的汉字。(2分)
小题2:根据文段提供的素材和自己的日常生活积累,写一段导游词,向来昆明旅游的宾客们介绍著名的“金马碧鸡”景点。(注意导游词的要求)(2分)
小题3:文段中划线处有语病,任选一句修改,把修改后的句子抄在下面横线上。(2分)
小题4:文段中有两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任选一处,说说修改意见。(1分)
答案

小题1:(2分)销声匿迹  巍峨壮丽(错一个字扣1分,间架结构不合理淀酌情扣0.5-1分,扣完2分为止。)
小题1:(2分)注意导游词的答题要点,语句通顺。
小题1:(2分)“千余年来,对于金马碧鸡是昆明的象征,昆明的标志”改为“千余年来,金马碧鸡是昆明的象征,昆明的标志”;或“奔腾奋进的金马、吉祥如意的碧鸡将在心灵中闪射出昆明人的新的光辉”改为“奔腾奋进的金马、吉祥如意的碧鸡将在昆明人的心灵中闪射出新的光辉”。
小题1:(1)便称它为“碧鸡。”改为”。    (2)分别建了“金马寺”,“碧鸡祠”来祭祀它们。改为 、
解析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6分)
文化是民族的根。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积淀着久远的岁月印痕。它zhàn(   )放在春节缤纷的花炮中,闪烁在京剧斑斓的脸谱中,跳动在二胡凄美的弓弦上         
            传扬在诗词浪漫的意境里……
传统文化承载着民族的记忆,五彩纷呈的形式令人赏心悦目。保护并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也会在文化的熏陶下变得厚重而雅致。
(1)给划线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词语。(2分)
淀                  zhàn(   )放                        
(2)在下面原句上修改病句。(2分)
保护并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3)仿照画线句子,选择一种传统文化形式(如锣鼓、风筝、书法等),补写句子。(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泣chuò龙qiú鹤lì唱
B.息qī湛蓝zhàn清chéng朗yùn
C.震hàn洗zhuó贪lán雪bó
D.酝niàng衣suō鸟cháo抖sǒu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给下列划线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10分)
(   ) 徉(   )   惊(   )  祸(   )  踌(    )
hān(    )睡   quán(   )释 ōu(   )斗   调qiǎn(  ) 涟yī(   )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根据拼音,工整地写出汉字,并给划线字注音。(6分)
瘦骨lín(   )峋   宽shù(   )  洗zhuó(   )    (   )蓄
chéng 清(   )    黄(   )    (   )泣     róu  lìn(   )
责(   )         duò(   )落   喧téng(   )    忍俊不jīn(   )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6分)
浏lǎn                wèi      蓝        静mì     
jīnjīn     有味      兴高cǎi     烈    喜出wàng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