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综合性学习。(10分)益阳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颇负盛名的文化之乡。特别是这里留下了关于三国历史的宝贵文化遗产。资水中学201班开展以“益阳三国文化”为专题

语文综合性学习。(10分)益阳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颇负盛名的文化之乡。特别是这里留下了关于三国历史的宝贵文化遗产。资水中学201班开展以“益阳三国文化”为专题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语文综合性学习。(10分)
益阳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颇负盛名的文化之乡。特别是这里留下了关于三国历史的宝贵文化遗产。资水中学201班开展以“益阳三国文化”为专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参加。
材料一:吴蜀双方在益阳对垒争锋,留下了一批历史遗迹,如鲁肃堤、马良湖、关羽濑等。
材料二:益阳文化墨客历来喜欢以三国历史为题材吟诗作对,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民间通过讲故事、演花鼓戏、唱歌谣等方式反映了三国历史,这些都成为益阳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1)信息收集
以上两则材料透露的共同信息是什么?(2分)
                                                                       
(2)社会调查
在实地考察中,同学们发现许多三国遗迹没有得到有效保护,外地游客更不知道有这些名胜。请你就这一情况向益阳市人民政府提两条合理化建议。(2分)
                                                                   
                                                                     
(3)文艺汇演
班上排练了益阳花鼓戏《单刀赴会》,在全校师生会上汇报演出,请你以主持人的身份作一个简短的开场白。(50字左右)(3分)
                                                                       
(4)对联探究
在考察资阳区林坳老武圣庙时,同学们录下了一副对联:
兄玄德弟翼德德兄德弟
师卧龙友子龙龙师龙友
请写出对联中涉及的三国人物两个,并联系名著《三国演义》,写出其中一个人物的相关故事。(3分)
人物:①                 ②                   
故事名称:                           
答案
(10分)(1)(2分)示例:益阳有丰富的“三国文化”遗产。(如果只概括了材料一或材料二的内容,计1分)
(2)(2分)从保护益阳三国遗址,宣传益阳“三国文化”,开发益阳“三国文化”的旅游资源等角度谈均可。示例:①加大对益阳三国文化遗迹的保护力度,对已损坏的遗迹进行有效修复。②加大对益阳“三国文化”的宣传力度,并以此为契机开发益阳旅游资源。(观点明确,语言流畅得体。每条建议记1分)
(3)(3分)从介绍剧情,说明演出的目的、意义等角度说均可。示例: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为了传承益阳民间艺术,弘扬“三国文化”,我们201班排练了益阳花鼓戏《单刀赴会》,欢迎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内容明确,语言简洁流畅记2分;符合语境,语言得体记1分)
(4)(3分)人物:刘备、张飞、诸葛亮、赵子龙(任意写出其中两个即可,记2分) 故事名称:写出所填人物相关的故事即可,记1分。示例:(刘备)三顾茅庐 (诸葛亮)草船借箭
解析

举一反三
语文综合运用(本大题含8、9小题,共6分)
小题1:.2011年,若你做一个小记者,准备采访滇池卫士张正祥。采访前,请根据下面的事迹简介,提出4个采访的问题。(所提问题要与张正祥的事迹有关)(4分)
张正祥今年61岁。30多年来,他把心血都花在了滇池保护上。最多一周,他就会绕滇池一圈,检查滇池的污染情况。张正祥已经绕滇池走了1000多圈,走了12万多公里。在过去的30多年里,张正祥花光了所有积蓄,卖了家里的养猪场。妻子无法忍受,离他而去。他的小儿子也因被人恐吓而患上了精神分裂症。张正祥自己更是经常遭到毒打。一次,一个矿主的保镖开着车撞向他,使他右眼失明。他用牺牲整个家庭的惨重代价,换来了滇池自然保护区内33个矿场、采石场和所有采砂、取土点的封停。他被评选为2009年度感动中国人物。
小题2:.今年以来,我市开展“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活动。如果你是“创卫”志愿者,发现有人在僻静处随手扔纸屑、果皮,你如何劝阻?请你针对不同对象,各写一句话。(要求得体,有说服力。每句30字以内。)(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目前,各级法院中会速录的法律人才还不多,因此掌握了速录技能的法律系毕业生成了就业市场上的香饽饽。
B.西南大旱警示我们,本来就水资源匮乏的北京离“水贵如油”的情形指日可待,节水意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C.只有对那因盲目决策而导致严重损失的国企“地王”作严厉的责任追究,才能以儆效尤,真正规范产业环境。
D.垂涎于“明前茶”的号召力,一些不法商家趁机用“春茶”“早春茶”等概念打擦边球,图谋侥幸获取高利。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对于乔吉,有人认为其堪称元曲作家中的李白,你如何看?试以上面一首元曲为例,结合你对李白诗歌风格的理解,就你的认识作简要分析。不少于200字。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作答。(7分)
悠久古老的中原文化和晋唐遗风,在泉州比比皆是,随处可见:那建于唐代的庄严宏伟的千年古寺开元寺和东西双塔,那我国古代桥梁中长度首屈一指的安平桥以及我国最早的梁式跨海长桥洛阳桥,那九日山上东西两面的摩崖祈风石刻,那清源山下的巨大的老君石像,以及南天寺的大石佛……闻名遐迩,有口皆碑。
⑴为加点的同音字组词。(2分)
宏伟——弘(    )桥梁——粱(    )摩崖——摹(    )遐迩——暇(    )
⑵下面所列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悠久古老”中,“久”字笔画数是3画,义为“时间的长短”。
B.“首屈一指”中,“屈”字的起笔是“丿”,义为“弯”。
C.“晋唐遗风”中,“遗”字的起笔是“丶”,义为“遗失”。
D.“有口皆碑”中,“碑”字笔画数是13画,义为“镌刻功业事迹的石碑”。
⑶指出这段文字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品味其表达效果。(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综合探究。(4分)
某班开展了一次“中国月文化”主题探究活动,下面是同学搜集的资料。阅读后,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上古暑期就有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古人更有“秋暮夕(祭)月”的习俗。唐代赏月十分盛行,并将中秋节定为固定节日;两宋时期形成了中秋吃月饼的风俗,取“人月共圆”之意。这一风俗延续至今。
材料二:
(1)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写出你的探究结果。(2分)
(2)请为“中国月文化”主题探究活动拟一则宣传语。(要求至少用一种修辞方法)(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