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梅花陈亮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玉笛休三弄①,东君②正主张。注释:①三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梅花陈亮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玉笛休三弄①,东君②正主张。注释:①三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
梅花
陈亮
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玉笛休三弄①,东君②正主张。
注释:①三弄:指笛曲名“梅花三弄”,古有笛曲谢梅花之说。②东君:司春之神。
小题1:诗中梅花形象具有怎样的特征?(2分)
小题2:这首诗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愿望?(3分)
答案

(1)清瘦明丽,敢为花先,传报春信,傲雪凌霜。(答两点给2分)
(2)寄寓了对梅花高洁、坚韧品格的由衷赞美之情,表达了让梅花及其品格永留世间的愿望。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从诗中“玉瘦”“珠光”“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欲传春信息”“ 不怕雪埋藏”这些此举中可分析出梅花的特征:清瘦明丽,敢为花先,传报春信,傲雪凌霜。
小题2:
试题分析:由上面一小题中作者对梅花品格的描写可知作者对梅花的赞美之情;“玉笛休三弄,东君正主张”的意思是:请东君为梅作主,让玉笛不吹“三弄”,留住春天,不要让梅花凋谢。由此看出作者的愿望是:让梅花及其品格永留世间。此题主要联系前一小题和文章的结尾句,对结尾句的意思要先弄懂。
举一反三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春 夜 闻 笛    李益
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小题1:对以上两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夜上受降城闻笛》"沙似雪"、"月如霜",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无垠的沙漠如同积雪的荒原,月光皎洁如同深秋的寒霜,写出了沙的洁白、月的寒冷。
B.《夜上受降城闻笛》开头两句近镜头描写了登城时所见的景象,借这寒气袭人的景物来渲染心境的愁惨凄凉。
C.《春夜闻笛》全篇扣紧一个“闻”字,抒写了自己初春之夜在军中闻笛所引发的感触。
D.《春夜闻笛》第一句写山未青,夜犹寒,而军中有人吹笛,仿佛是那羌笛凄厉地呼唤春归大地。
小题2:两诗均写到“闻笛”,表达的情感是否相同?试结合诗句分析。(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春兴    (唐)武元衡(4分)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小题1:诗中         一词写出了杨柳的枝繁叶茂,      一词写出了梦境的一再出现。  (2分)
小题2:这首诗的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春行即兴  (4分)
[唐]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注】本诗写于安史之乱平息后不久。
小题1:诗中一二两句主要描写了安史之乱后宜阳城外        丛生 、        乱流的荒凉景象。
小题2:一切景语皆情语。本诗主要抒发了国破山河在的哀情愁绪,你认为三四两句中的哪个词最能体现这种情感?请结合诗意说明理由。(2分)
词(一个字或两个字):        ,理由: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问题。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春夜闻笛
李益
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小题1:这两首诗都是因笛声而引起情感变化,但具体又有所不同,请你指出不同之处(2分)
小题2:两首诗表达感情的手法不尽相同,请结合诗句说说你的看法(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古诗词鉴赏(共4分,每小题2)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首句 “清晨入古寺”点明了出游的时间和地点。诗人一大早就“入古寺”,可见他对这块佛教圣地的向往之切。
B.“万籁此俱寂,惟余钟磬音。”尾联进一步以钟磬音响轻轻回荡为衬,以动显静,映衬山寺万籁俱寂的宁静气氛。
C.这首诗以凝炼简洁的笔触描写了一个景物独特、幽深寂静的境界,表达了诗人游览名胜的喜悦和对当时美好社会的赞颂及建功立业的愿望。
D.常建,唐代诗人。长安人,开元十五年(727)进士。天宝中年为盱眙尉。后隐居鄂渚的西山。一生沉沦失意,耿介自守,交游无显贵。
小题2: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常建这首诗是在游览中写会悟,具有盛唐山水诗的共通情调,但风格闲雅清警,艺术上与王维的高妙、孟浩然的平淡都不类同,确属独具一格。
B.唐代咏寺诗为数不少,且有很多佳作。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构思独具特色,它紧紧围绕破山寺后禅房来写,描绘出了这特定境界中所独有的静趣。
C.颈联“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诗句中一个“悦”字,赋予鸟儿以人的灵性,向读者传达了鸟音关关的画外音。一个“空”字,增强了画面的静趣。这两句诗进一步衬托出其景之幽静佳绝。
D.颔联“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写出了寺内僧侣们生活的清苦,表现僧侣们内心对寺内生活的厌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