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听吹笛(唐) 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①?风吹一夜满关山。【注】①梅花何处落:是将曲调《梅花落》拆用。小题1:诗歌一、二两句描绘了

塞上听吹笛(唐) 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①?风吹一夜满关山。【注】①梅花何处落:是将曲调《梅花落》拆用。小题1:诗歌一、二两句描绘了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塞上听吹笛
(唐)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①?风吹一夜满关山。
【注】①梅花何处落:是将曲调《梅花落》拆用。
小题1:诗歌一、二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2分)
答:                                                                        
小题2:诗的三、四两句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答:                                                                        
答案

小题1:(2分)胡天北地,冰雪消融,傍晚战士们牧马归来(1分),皎洁的月光下,悠扬的羌笛声回荡在戍楼之间。(1分)(意思相近即可)
小题2:(2分)虚写(虚实结合也可)(1分),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内心思念家乡的强烈感情(1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抓住诗句中“雪、天、马、月、笛、楼”几个字,发挥想像,动静结合地描写这些景物,突出它们的特点,多用形容词描绘它们的状态,可用修辞手法。
小题2:
试题分析:抓住“梅花”一物来理解,胡地没有梅花,所以“梅花”是虚写,是借梅花写士兵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而想到梅花之落,句中也就含有思乡的情调。要提及“虚写”的方法。
举一反三
春 寒①
陈与义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注】①此诗写于1129年,当时南宋朝廷正风雨飘摇。时金兵连陷青州、徐州,进攻楚州,大有席卷江北之势。作者此时避乱岳州(今湖南岳阳)。 ②园公:作者借居岳州时的自号。
小题1:一、二句中的“风”“寒”有何含义?(2分)
小题2:请简要分析诗人在此诗中写海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华子岗 (4分)
裴迪
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晞。
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小题1:诗人是从感觉的那几个角度摹写景色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2分)
答:                                                                           
小题2:这首诗以“还家”为线索,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答: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过山农家
【唐】顾况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注】①嗔:生人家的气;怪罪。②焙:用微火烘(药材、食品、烟叶、菜叶等)。
小题1:诗的前两句描绘的山村环境有怎样的特点?用什么写法?(2分)
小题2:后两句诗中的“莫嗔”“却喜”,反映出山农怎样的心情?(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杜甫的《恨别》一诗,回答问题。(6分)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注】①指安史之乱的叛军。②剑外:剑阁以南,这里指蜀地。③司徒:李光弼当时任检校司徒,急欲直捣叛军老巢幽燕,以打破相持局面。
小题1:诗中交代杜甫“恨别”的背景诗句是:                     。(2分)
小题2:赏析颈联“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2分)
小题3:阅读全诗,说说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5分)
凉 州 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小题1:这首诗描写了苍凉壮阔的边塞景物,写得悲而不失其壮。抒发了守边将士什么情感?(2分)
小题2:“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是千古名句,试分析其成为名句的原因。(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