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4分)添字采桑子(宋/李清照)窗前谁种芭蕉①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②;点滴霖霪,愁损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4分)添字采桑子(宋/李清照)窗前谁种芭蕉①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②;点滴霖霪,愁损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4分)
添字采桑子(宋/李清照)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注释】①芭蕉: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大、成椭圆形,开白花,果实似香蕉。②霖霪:指雨点绵绵不断,滴滴嗒嗒不停。③愁损:因发愁而损伤身体和精神。④北人:北宋灭亡,词人从故乡山东济南被迫流落到江南,故称“北人”。
小题1:下面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首词借吟咏芭蕉抒发了怀恋故国、故土之幽情。
B.“窗前谁种芭蕉树”意为:在这个国破家亡的时候,人人都栽种芭蕉,以寄托自己的情思。
C.词的上片描述芭蕉树的“形”与“情”,下片写夜听雨打芭蕉声。
D.这首词将芭蕉与雨联系在一起,就多了几分悲凉凄清。静寂的雨夜,词人辗转难眠,听窗外苦雨,绵长的愁绪,随着雨打芭蕉的声音,更重更深。
小题2:下面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上片首句借芭蕉以寄情思,表达了在失意、无奈与痛苦中煎熬的词人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B.本词写芭蕉,由视觉形象转化为听觉形象,进一步将愁引向深处。
C.词人将“点滴霖霪”组成迭句,不但从音韵上造成连绵悄长的效果,而且烘托了清新明快的气氛。
D.杜牧的“一夜不眠孤客耳,主人窗外有芭蕉”与这首词中的“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有异曲同工之妙。

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B. “窗前谁种芭蕉树”意为:在这个国破家亡的时候,不知是谁栽种的芭蕉,以寄托自己的情思。
小题2:C. 词人将“点滴霖霪”组成迭句,不但从音韵上造成连绵悄长的效果,而且烘托了悲凉凄绝的气氛。
点评:诗歌鉴赏,体会诗人的情感、分析诗歌的内容是最为重要的。诗词的内容是诗词鉴赏中不可或缺的一题,那么如何准确地把握诗词的内容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㈠看标题,初步感知诗歌内容,如《钱塘湖春行》就交代了诗人描写的对象和季节㈡看注释,扫除字词障碍,明确诗歌的背景和写作缘由。这主要是一部分考课外古诗词的省市,为了减轻考生对诗词的理解难度,从而以注释的形式提供一部分信息,因而同学们不要认为注释是可有可无的,一定要加以重视,以助更快把握诗词的内容和思想感情。㈢看意象,领悟意境。意象,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意境,指多个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鉴赏诗歌时,一定要仔细揣摩品味诗歌意象,这是迅速走进诗歌的关键。同时对常见的“月”、“柳”、“雨”“酒”等意象所包含的情感要有一定的掌握,从而能进行迁移联想。㈣看诗眼,把握情感。诗眼可以是一个传神精炼的字或词,还可以是一句画龙点睛的话。把握住诗眼,就能大致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3分)
江南逢李龟年
杜 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小题1:本诗前二句言过去之盛,为下文作了铺垫;后二句写:       ,抒发无穷感慨。(1分)
小题2:“落花时节”语带双关,你认为它有哪些含义?(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青春寄语
作者:佚名
孩子,你们的眼眸里
青春在哗哗作响
流向那等待开垦的时光
这是你们的早晨 
黎明的歌声多么嘹亮
希望栖息在阳光的肩膀上
你们的梦想
还挂在青青的葡萄架上
风一吹,一粒粒绿色的青春叮叮当当
孩子,从现在起
你们要学会仰视,要学会自强
让目光永远飞向靠近太阳的地方
青春美啊
美在热情
美在力量
美在自信
美在坚强
美在血脉里有崇高的理想在流淌
孩子,青春是一支动听的歌谣
它也是人生的一次重要起航
人要活,就活得热烈,活得充实
要活得像一团火焰,把周围照亮
任凭千里冰封,鸟兽藏迹
你们也要燃烧出人生的精彩和辉煌
(本诗有删改)
阅读上面诗歌,请从文学欣赏的一两个角度进行赏析。(5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小题。(6分)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小题1: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颈联中“悦”和“空”两字的妙处。(3分)
小题2:尾联中“万籁此俱寂”与“但余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沁园春雪》选段,完成第小题。(6分)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小题1:请写出总写祖国北方冬天雪景的诗句,并说说在文中的作用。(2分)
小题2:诗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1分)
小题3:请从修辞角度鉴赏“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一句,体会语言和情感的美妙。(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注释】①雨疏风骤:雨点稀疏,晚风急猛。
小题1:词中“绿肥红瘦”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叶茂花残B.红花绿叶相映衬
C.红花绿叶很艳丽D.绿叶红花茂盛
小题2: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浓睡不消残酒”表明作者一夜未眠,但仍然酒意未消。
B.“知否?知否?”是“卷帘人”在追问。
C.这首词押韵的字是“人”和“旧”。
D.这首词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惜春伤感情绪。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