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下荆门①  【唐】李白霜落荆门江树空,布帆无恙挂秋风。此行不为鲈鱼鲙,自爱名山入剡中②。【注】①荆门:山名,即荆门山。②剡中:地名。阅读上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

秋下荆门①  【唐】李白霜落荆门江树空,布帆无恙挂秋风。此行不为鲈鱼鲙,自爱名山入剡中②。【注】①荆门:山名,即荆门山。②剡中:地名。阅读上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秋下荆门  
【唐】李白
霜落荆门江树空,布帆无恙挂秋风。此行不为鲈鱼鲙,自爱名山入剡中
【注】①荆门:山名,即荆门山。②剡中:地名。
阅读上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小题1:第一句中的“空”字写出了怎样的景象?(2分)
答:                                                                            
小题2:本诗流露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1分)
答:                                                                        __
答案

小题1:(2分)(1)描绘出树叶凋零、江面开阔的景象。 (1分)
小题2:热爱自然、乐观浪漫、豪爽开朗、昂扬奋发。(写到其中一个即可)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理解“霜落荆门江树空”一句,荆门山原是林木森森,绿叶满山,然而诗人到来时,却是秋来霜下,木叶零落,眼前一空。由于山空,江面也显得更为开阔。由此可知,“空”字非常形象地描绘出山明水净、江面开阔的景象,寥廓高朗,而无萧瑟衰飒之感。
点评:此类题目在做答中要注意,一般由两部分构成答案,即景象内容与特点。做答时既要理解诗词大意,又要放到诗句中寻找描写对象及明显的语言标志,如时间、季节、事件、氛围、人物的喜怒等等。
小题2:试题分析:“霜落荆门江树空,布帆无恙挂秋风”所写之景寥廓高朗,而无萧瑟之感,表现了诗人无比乐观欣慰的心情。“此行不为鲈鱼鲙,自爱名山入剡中”,既是叙事,也是抒情,既生动地表现了诗人的个性,也表现了他乐观浪漫、豪爽开朗、昂扬奋发的精神。
点评:一切景语皆情语,景与情的关系,一般是由景色的特点尤其是人物的心境、处境两方面的因素决定的,当然与人的处世态度也有很大关系。做题时要注意抓住具有这些特征的关键语句,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综合进行分析。如果诗中有直抒胸臆的句子,那就要抓住这些语句结合全诗内容加以揣摩。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题。(6分)

小题1:《小池》与《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描写对象都一样,但写法各有不同,请概括这两首诗在写法上主要的不同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小池》与《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都描写的是荷花,但写的是不同生长期的荷花,请作简要概括,然后指出各自的特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古诗赏析(4分)
竹 里 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小题1:下面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作者王维,唐代诗人,世人称其为“诗佛”。
B.深林:指茂密幽深的树林。
C.诗中写到景物,只用六个字组成三个词,就是:“幽篁”、“深林”、“明月”。
D.诗中写人物活动,也只用六个字组成三个词,就是:“独坐、弹琴、长啸”。
小题2:下面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写隐者孤独寂寞生活的诗,充满了凄清无奈之情。
B.这首小诗总共四句,四句诗的用字造语都是平平无奇的。
C.本诗的诗眼是“独”。
D.“明月来相照”意思是说,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照耀自己。这里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古诗
鸟 鸣 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小题1:王维的山水诗多以画入诗,这首诗描写了                     
       等景物,通过衬托的手法,突出了山涧的           。(5分)
小题2:“人闲桂花落”中的“闲”字很有表现力,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5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
【注】夕阳楼为萧瀚任郑州刺史所建,诗人曾受到萧瀚的器重与厚爱,诗人登楼写这首诗时,萧瀚被贬逐到远州。
小题1:让我们感受到一种诗人不堪承受登高望远所带来的心理重压的句子是                         。(2分)
小题2:诗人不说“柳暗花明”却说“花明柳暗”,你是如何理解这种词序的变化的?(2分)
                                                                          
小题3:如何理解诗中“孤鸿”这一意象?(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古诗文阅读(21分)
题丰晚  周敦颐
花落柴门拾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
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小题1:这首诗中哪一句交代了诗人观景的立足点?(2分)
                                                                               
小题2:诗人描写昏鸦时为什么用“点”而不用“只”,说说你的理解。(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