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望(4分)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小题1:本诗首联写作者春望所见,这些景物描写有什

春望(4分)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小题1:本诗首联写作者春望所见,这些景物描写有什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春望(4分)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小题1:本诗首联写作者春望所见,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2分)
                                                                       
                                                                           
小题2:古人作诗十分讲究炼字。本诗尾联中的“搔”字锤炼得好,好在哪里?(2分)
                                                                       
                                                                     
答案

小题1:(1)融情于景,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国家山河依旧,可沦陷后的国都残破不堪、***生,这与昔日繁华形成巨大反差(1分),痛彻地表达出诗人忧国伤时的强烈感情。(1分)
小题2:“搔”字是对诗人想解愁而不得的细节描写(1分),传神地表达了诗人内心难以排遣的忧国思家之情。(1分)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开篇即写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一个“破”字,使人触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诗人在此明为写景,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为全诗营造了气氛。同时此联对仗工整,圆熟自然,诗意跌宕。“国破”对“城春”,两意相反,对照强烈。“国破”之下继以“山河在”,意思相反,出人意表;“城春”原当为明媚之景,而后缀以“草木深”则叙荒芜之状,先后相悖。“国破”的断垣残壁与“城春”的生机蓬勃构成鲜明的对比。这一对比,突出勾画了长安城沦陷后的破败景象,寄寓了诗人感时忧国的深沉感慨。
点评:情与景,是诗歌创作的两个要素。“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孤不自成,两不相背”。情因景而物态化,景因情而意象化,这便是诗人进行形象思维和艺术构思的基本内容。景物在鉴赏古诗的形象、技巧、情感上有重要的作用。
小题2:试题分析:诗人满头白发如雪, “搔”字说明诗人内心的苦痛无法排解,因焦虑忧愁而频频搔首,“更短”、“不胜簪”更增哀叹。这一细节描写,含蓄而又深刻地表现了诗人的内心的忧愁苦闷。
点评:本题不难,诗句内容浅显易懂。古人写诗用字精准,反复捉摸推敲,力求精确达意,这就是所说的“炼字”,要品味古人炼字的成果,更要学习古人这种严谨的写作态度。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列题目。(6分)
登岳阳楼·杜  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望洞庭·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①潭面:指湖面。②镜: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小题1:同样是远眺洞庭,二位诗人有怎样不同的心境?(4分)
小题2: 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登岳阳楼》中“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所展现的画面。(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6分)
【甲】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乙】山 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小题1:甲、乙两首诗词都写秋,试分别说说两诗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分)
                             
小题2:“一切景语皆情语”,从甲、乙两首诗词中画线句中任选一处,从“景”和“情”的角度,作些描写和赏析。(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分别回答问题。
(一)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小题1:展开联想与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画面。(3分)
小题2:本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二)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节选自《愚公移山》)
小题3:解释下面加线的词。(2分)
①子子孙孙无穷匮             ②河曲智叟以应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小题5:下面各句中加线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①惧不已也②真无马邪
B.①学不思则罔②山不加增
C.①汝心固②属予作文以记
D.①丛草为林②残年余力
小题6: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愚公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三)
陆少保,字元方,曾于东都卖一小宅。家人将受直矣,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买者闻之,遽辞不买。子侄以为言,元方曰:“不尔,是欺之也。”
——选自《陆元方卖宅》
【注】①直:同“值”,价值。②以为言:就此说了埋怨的话。
小题7:翻译下面的的句子。(2分)
买者闻之,遽辞不买。
                                                          
小题8:从本文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二)西  楼
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阅读上面的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小题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诗的前两句从什么角度来渲染这种景象?
小题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作简单分析。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6分)
溪 居①
(唐)柳宗元
久为簪组②束,幸此南夷③谪。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④响溪石。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⑤碧。[
(注)①这首诗是柳宗元在永州居处冉溪之畔时的作品。②簪组:古代官吏的服饰,此指官职。③南夷:当时南方少数民族地区。④夜榜:夜里行船。榜:此处读“彭音,意为进船。⑤楚天:永州原属楚地。
小题1:请发挥想象,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的画面。(3分)
小题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