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春(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2)长相思(白居易)汴水

武陵春(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2)长相思(白居易)汴水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武陵春(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2)长相思(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4)南乡子(王安石)
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晋代衣冠成古丘。 绕水恣行游,上尽层城更上楼。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槛外长江空自流。
小题1:请描绘出《武陵春》中“风住尘香花已尽”的情境。(2分)
小题2:以上的四首诗词均写了“愁”,请根据诗句,写出每一首诗中“愁”的具体内容。 (4分)
答案

小题1:风停了,尘土里带着落花的香气,枝头的花已凋谢 (2分)
小题1:(1)是家破人亡之愁(2)思念远行爱人之愁(3)与友人离别之愁(4)怀古伤今之愁(4分)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李清照在《武陵春》中为了渲染一种凄冷的氛围,开篇即用“风住尘香花已尽”描绘了一种清凉的氛围,用自己的语言即是“风停了,尘土里带着落花的香气,枝头的花已凋谢”。
点评:描绘诗歌的意境,所谓意境,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相融合而创造出的让人产生联想与想象的艺术境界。意境包括景(境)和情(意)两个方面。比如分析“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的意境,首先要描绘出它的画面:诗人站在岸边,目送着友人的船只渐渐远去,一直到天的尽头;眼前只有一江春水向东流去。其次,分析其中蕴涵的诗人的感情:依依惜别之情。
小题1:试题分析:(1)李清照因丈夫离世以及国家沦陷而产生一种家破国亡之愁。(2)白居易因爱人远行而产生思念之愁。(3)李白因王昌龄左迁远离而产生担忧之愁。(4)王安石因睹今怀古产生伤今之愁。
点评:体会诗人的情感,需要注意的是,这属于“整体把握”类题,答题时一定要着眼于全诗,看清楚全诗的内容以及联系诗歌的写作背景,进而体会诗人的感情,切忌断章取义。
举一反三
阅读杜甫的《春望》,回答下列问题。(4分)
《春望》 作者: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小题1: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        ”字中,首联景物描写的作用是
                                                            (2分)
小题2: 谈谈你对“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理解(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小题1:诗三、四两句描述了村寨的哪些特点?(2分)
小题2:作者用诗的最后两句抒发了什么感情?(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21分)
江雪
唐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小题1:“鸟飞绝”“人踪灭”是什么意思?(2分)
小题2:诗人柳宗元借寒江独钓的渔翁抒发了怎样的心情?(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古诗文名句填写 (8分)
小题1:          ,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小题2:绿树村边合,___________________。(孟浩然《过故人庄》)
小题3: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想把自己的思念托付明月,带给远方寂寞的朋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孔子在《<论语>十则》中阐述了学习和思考辨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      。”
小题5:请写出一句古人珍惜时间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古诗文名句默写填空(10分):
A、诗词有形。那是“大漠孤烟直,  ①    ”的塞外奇特壮美之景;诗词有味。“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②   ”,春天的清新嚼之愈浓;诗词有声。“挥手自兹去,  ③   ”,马鸣之声犹如离别之声;诗词有色。“树树皆秋色,  ④  ”,好一派秋意颇浓的山野景色;诗词更有情。杜甫《望岳》中的“   ⑤  ⑥   ”一抒作者不怕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壮志豪情。
B、刘禹锡的《陋室铭》中“   ⑦    ⑧  ”写出了陋室环境的清幽雅致,写出了诗人超脱世俗的情怀,而《秋词》中的“  ⑨    ⑩  ”则表现了他豪迈乐观的胸怀。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