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第1——2题。 卜算子苏轼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①  缺月挂疏桐,漏断②人初静。谁见幽人③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④。拣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第1——2题。 卜算子苏轼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①  缺月挂疏桐,漏断②人初静。谁见幽人③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④。拣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第1——2题。

卜算子
苏轼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释】①据史料记载,此词为神宗元丰六年(1083)作于黄州。此词为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时所作。②漏断:指夜深。漏,古代计时器。以铜壶盅水,水从壶中漏出,壶中箭上刻度显出时辰。夜深时,漏壶水少,不闻滴漏声,称“漏断”。③幽人:被谪幽居的人。这是作者自指。④省(xǐng):理解,了解。
1、这首词采用了借物寓怀的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对这首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这两句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
B、词的下阕尽写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其实这只孤鸿就是词人自己。
C、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一句承上启下,其中的“惊”写出了孤鸿的失魂落魄;“恨”写出了孤鸿内心充满缠绵悱恻的悲情,然而世态炎凉,只能自吞苦水。
D、这首词在对孤鸿和月夜环境的描写中,选景叙事均简约凝练,空灵飞动,含蓄蕴藉,生动传神。

答案
1、词中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全词借幽人和孤鸿表达了词人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意近即可)
2、C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第1~2题。添字采桑子
李清照
  窗外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1、文有文眼,诗有诗眼,词有词眼,你认为这首词的词眼是哪一个字?借助什么景物来表达这个字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对这首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窗前谁种芭蕉树”的意思是:在这个国破家亡的时候,人人都栽种芭蕉,以寄托自己的情思,表达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可是词人却苦闷、无奈,整天在失意痛苦中煎熬。
B、词的上片写看蕉,下片写听蕉,视觉形象转化为听觉,进一步把愁引向深处。
C、杜牧的“一夜不眠孤客耳,主人窗外有芭蕉”与这首词中的“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词将芭蕉与雨联系在一起,就多了几分悲凉凄清。静寂的雨夜,词人辗转难眠,听窗外潇潇苦雨,绵长的愁绪,随着雨打芭蕉的声音,更重更深。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下列问题。夜雪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1.全诗描写“雪”,巧妙自然,别具一格,谈谈诗是怎样写“雪”的?
2.仔细揣摩诗中所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将它简述出来。
题型:山东省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赏析下面的宋词,完成下列1-3题。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从风格上看,这是一首_______词。
2.“夕阳西下几时回”一句寓情于景,请简要分析此句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这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分析一下这两句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窹寐求之。
求之不得,窹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对下列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运用比喻手法,说明淑女、君子在河滩幽会,营造一种幽静的氛围。
B.“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两句反复使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也反映了古代民歌的特色。
C.“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以行动来反映君子的深深思恋,十分生动形象。
D.“寤寐逑之”中的“寤”和“寐”分别指醒来和睡着,可见君子思恋之苦。
2.本诗所表现的是什么内容?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除夜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注释】①除夜:除夕之夜。
①第一句诗中的“寒灯”渲染了除夕之夜旅馆中怎样的氛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作者心情“转凄然”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诗,用自己的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