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选段,按要求后面问题。先主至于夏口,亮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时权拥军在柴桑,观望成败,亮说权曰:“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据有江东,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选段,按要求后面问题。先主至于夏口,亮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时权拥军在柴桑,观望成败,亮说权曰:“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据有江东,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选段,按要求后面问题。
先主至于夏口,亮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时权拥军在柴桑,观望成败,亮说权曰:“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据有江东,刘豫州亦收众汉南,与曹操并争天下。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英雄无所用武,故豫州遁逃至此。将军量力而处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当,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权曰:“苟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亮曰:“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权勃然曰:“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亮曰:“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曹操之众,远来疲弊,闻追豫州,轻骑一日一夜行三百馀里,此所谓‘强驽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 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成败之机,在于今日。”权大悦,即遣周瑜、程普、鲁肃等水军三万,随亮诣先主,并力拒曹公。曹公败于赤壁,引军归邺。先主遂收江南,以亮为军师中郎将,使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                                               (节选自《三国志·诸葛亮传》)
【注释】刘豫州:刘备;芟shān夷大难:削平大乱;鲁缟:缟,是一种白色的薄绢,以古时鲁国所产为最薄最细,故称鲁缟。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况刘豫州王室之(胄,后代。) B.十万之(众,众多。)
C.今将军能命猛将统兵数万(诚,如果。)D.随亮先主(诣,拜访。)
小题2:翻译文中划线句子。(6分)
(1)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当,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计决矣!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阅读了以上选段,请概括诸葛亮劝说孙权的几层意思,并说说你看到一个怎样的诸葛亮?(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小题1:B
小题2:
(1)译文:如果您能够凭著吴越的军队,去和中原的曹操对抗的话,那您倒不如早点和他决裂(或断绝关系);如果不能够抵挡(或敌不过他)的话,那你何不解除武装(或放下武器,收起铠甲),向北面称臣来侍奉他(或臣服于他)呢!
(2)译文:我的计策已经决定了(或我的主意已经打定了),除了刘备再也没有可以抵挡曹操的人了(或不是刘豫州的话就不能抵挡曹操),然而刘备刚打了败仗(或但是刘备刚刚打了败仗之后),怎能够抵抗曹操这个强敌呢?
小题3:
诸葛亮劝说孙权的要点:①分析三方形势,激将孙权起兵与曹操抗衡。(意对即可,1分)②刘备拥有人和之利,不会屈从于曹操。(意对即可,1分)③曹操面临许多不利因素,刘吴联合破曹可以形成三足鼎立之势。(意对即可,1分)
诸葛亮的形象特点:审时度势,洞若观火,胸有成竹,气度非凡,见多识广,博学多识,高瞻远瞩,擅长辞令,思维缜密,机敏聪慧,镇静自信……(一个关键词0.5分,答出两个即得1分,其他评价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B中“众”的意思是“军士”,所以答案为B。解释句中实词意思,一定要结合句子意思来理解。
小题2:
试题分析:(1)落实“若”“以”、“绝”、“案兵束甲”、“北面”等词的含义,符合语境含义,语言通顺即可,(2)落实“决”、“当”、“然”、“新”、“安”“难”等词的含义,符合语境含义,语言通顺即可。
小题3:
试题分析:此题第一问考查对短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阅读短文,对诸葛亮的话进行概括总结即可;第二问从选文所选的情节和《三国演义》的相关内容来分析写出对诸葛亮的评价,言之成理即可。
举一反三
(10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录毕,送之(      )        (2)以是人多以书余(      )
(3)其欣悦,则又请焉(      )    (4)白玉之环(      )
小题2:作者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是由“       ”与“       ”之间的矛盾决定的。(摘录原文回答)(2分)
小题3: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译:                                                              
小题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常常手抄借来之书,隆冬时节,十指冻僵仍毫不懈怠,足见“我”求学之“勤”。
B.遇师斥责,表情更恭顺,理解更周到,没有争辩一句,足见“我”求学之“诚”。
C.寒冬大雪,身背书箱,拖着鞋子,在深山巨谷中行走,足见“我”求学之“艰”。
D.处服饰华丽的同学之间,虽然羡慕,却坚守心中之乐,足见“我”求学之“精”。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8分)
刘安世仪状魁硕,音吐如钟。初除谏官,未拜命,入白母曰:“朝廷不以安世不肖,使在言路。倘居谏官,须明目张胆,以身任责。脱有触忤,祸谴立至。主上方以孝治天下,若以老母辞,当可免。”母曰:“不然,吾闻谏官为天下诤臣,汝父平生欲为之而弗得,汝幸居此地,当捐身以报国恩,正得罪流放,无问远近,吾当从汝所之。”于是受命。在职累岁,正色立朝,扶公道。其面折庭争,或帝盛怒,则执简却立,伺怒稍解,复前抗辞。旁侍者远观,蓄缩悚汗,目之曰:“殿上虎”,一时无不敬慑。
(选自《宋史》)
【注释】①除:任命,受职。②脱:倘若,如果。③忤(wǔ):违反,抵触。④谴:贬谪。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若以老母(  ),当可免   (2)吾当(   )汝所之
(3)(   )帝盛怒         (4)(  )之曰:“殿上虎”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伺怒稍解,复前抗辞。
译:                                     
小题3:从选文中可以看出刘世安是怎样的一个人?(2分)
答: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甲】文中的“进”是指“ ”,“退”是指“ ”。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2分)
①关木匠,名廷福,少与诸匠伍,无所知名。
②予族有佣,病死。佣亦豪族也,啖佣儿为证,以诉于官。廷福方持斧凿为人架屋回,闻之,夜入城。至旦,私呼佣儿饮,携出城可四五里,复与饮。佣儿醉,夜乃卧之破庙中。是日晡,县官讯两家狱,佣家仓促失其儿。县官曰:“若状言有子可证者,今安在?”佣家无以应。县官以为欺己,反得罪。明日佣儿还,事已定,无所用之。知为关廷福所为,予族大德之。里中乃始知有关廷福也。
③里中柞林潭边,有麦田数百亩,初为予家有,有周姓者云是己产,连年构讼。予家厌讼,乃贱其直以与一霍姓者。于是两家大争,麦熟时,周乃觅勇士数十人往刈,周人刀梃备至,颠踣满野。正困苦时,廷福为人伐木回,过见之不平。大怒,持手中斧向之。周人皆走,立杀其魁一人。霍氏惧,知周越诉于官,度廷福且走,己当独罪,乃急呼与饮。既至,霍楔其门,廷福笑曰:“我为公抱不平,杀人至死,罪自我当之,若走,非男子也。”
④周果诉霍于官,不及廷福。县官讯两家狱,廷福从旁出曰:“杀人者关廷福也,周强霍弱,廷福一时见不平,提斧杀之。大丈夫自杀自当,岂以祸及平人,霍氏无罪。”县官壮而怜之,授以意,令以主谋归霍氏。廷福不易辞。县官不得已,定如律。每年讯,上官皆疑之,几经历十余讯,竟不易辞,卒死狱中。
小题1:下列句中的“之”与“提斧杀之”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悍吏之来吾乡B.孰视之C.辍耕之垄上D.无案牍之劳形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本文记叙一个普通木匠路见不平挺身相助,以及自作自当、至死不挠的大丈大行为。
B.关廷福持斧相救以解霍氏之困,而霍氏为求自保,欲借饮酒之名不让关氏离开霍家。
C.关廷福锄强扶弱的义举感动了县官,他本想借关廷福报复私愤,但关廷祸不改供词。
D.每年审查案件,郡府都怀疑此案(有冤情),一共经历了十多次审理,(关廷福)始终不改变供词,最后死在监狱中。
小题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①予族大之 ________                    ②乃贱其以与一霍姓者________
廷福且走 ________                    ④以祸及平人 ________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4分)
(1) 若状言有子可证者,今安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县官壮而怜之,授以意,令以主谋归霍氏。(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4分)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 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录毕,走送之     走:                  
(2)媵人持汤沃灌   汤:                
(3)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                 
(4)右备容臭       臭: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2分)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2分)
小题3: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原因是什么。(3分)
小题4:宋濂在求学时。作为现代中学生,你对此有什么看法?(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