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出师表》选段,完成练习。(16分)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

阅读《出师表》选段,完成练习。(16分)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出师表》选段,完成练习。(16分)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事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小题1: 解释加点字(2分)
臣本布衣(      )    先帝不以臣卑鄙(            )
臣于草庐之中(   )  由感激(     )
小题2:在横线上填充原文句子并翻译。(4分)
小题3:作者文中强调本来的志趣的作用是什么?(2分)
小题4:有副对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上联讲的是_____________的故事,下联讲的是_________________                  事情。宋代诗人陆游非常推崇诸葛亮的文章及为人,他用诗句称赞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小题5:请你用简洁的几句话评价一下诸葛亮:(4分)
答案

小题1:平民;出身低微,见识短浅;拜访;这个。
小题2: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并不谋求在诸侯中扬名做官。
小题3:表明自己对蜀汉的一片忠心,同时借此唤起刘禅对自身所负重任的重视。
小题4:三顾茅庐;诸葛亮辅佐刘氏父子两代。(此两代文意正确即可);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
小题5: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如本题中“布衣”要意译,“卑鄙”“是”古今异义,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小题2:
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苟”“全”“求”“闻达”,最后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小题3:
试题分析:从作者表达的忠心和肩负重任自感责任重大两个方面分析概括。
小题4:
试题分析:抓住诗句中“三顾”“两朝”“老臣”关键词理解,结合自己的知识积累直接判断即可。
小题5:
试题分析:根据文中诸葛亮自述的经历,再结合自己对此人物的了解,从性格和思想品质方面来评价人物。
举一反三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的一段文字,完成后面题目。(9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小题1:下面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不相同?               (    )(    )(2分)
A.中有足乐者B.慕圣贤之道
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小石潭记》)曾其所不能(《孟子二章》)
C.足肤皲裂不知D.礼愈
山不加增(《愚公移山》)              遂承天寺(《记承天寺夜游》)
E.同舍生皆绮绣       
将军身坚执锐(《陈涉世家》)
小题2:以下四句话中的加点词,哪一项与“白玉之环”中的“腰”的用法不同?(    )(2分)
A.一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B.皆指陈胜。(《陈涉世家》)
C.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与朱元思书》)D.其岸势犬牙差互(《小石潭记》)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划线句。(2分)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文中“盖余之勤且艰若此”的“此”具体指的是哪些事情?(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廉范以少击众
赵将廉颇之后嗣廉范①,任云中郡守。一日,会匈奴大入塞,故事②虏③人过五千,移文④旁郡。吏欲传檄⑤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虏众盛而范兵不敌。会日暮,令军士各交缚⑥两炬三头爇(rè)火⑦,营中星列⑧。虏遥望火多,谓汉兵救至,大惊。待旦⑨将退,范乃令军中褥食⑩,晨往赴之。俄而,斩首数百级,虏自相践踏,死者千余人,由此不敢复向云中。
注译:①廉范:廉颇的后代。 ②故事:按旧例。 ③虏:敌人。④移文:发文书。⑤传檄: 发出紧急公文。 ⑥交缚:交叉缚扎。⑦爇火:点火。⑧星列:像星星一样布满。  ⑨待旦:等到天亮。  ⑩褥(rù)食:在睡垫上吃饭。   
小题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虏/众盛而范兵不敌B.虏众盛/而范兵不敌
C.虏众/盛而范兵不敌D.虏众盛而范兵/不敌
小题2:解释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吏欲传檄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
小题4:廉范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表现出高超的指挥才能。廉范在作战中采用妙招是:                         (可用原文作答,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概况)(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共10分)
阅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完成后面题目。(共10分)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小题1: 填空(4分)
(1)《曹刿论战》“何以战”一句中“以”是“凭借、依靠”的意思,《邹忌讽齐王纳谏》“皆以美于徐公”一句中“以”是 “认为”的意思,文中“固国不以山溪之险”中“以”的意思是:
(2)《陈涉世家》“行收兵”一句中“兵”是“兵员”的意思,《出师表》“兵甲已足”一句中“兵”是“兵器”的意思,文中“兵革非不坚利”中“兵”的意思是: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3分)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翻译:
小题3:作者的主要观点是(用原文回答);作者认为决定战争胜利最主要的条件是(用两个字回答)(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将文言文阅读中划横线的句子和教材上学过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俄而复出,敌骑数千四面集,元掷身陷阵,左右鹘击。      (上文《解元小传》)
                                                                   
②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三峡》 )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小题1: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