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出师表》(节选)。(15分)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

阅读《出师表》(节选)。(15分)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出师表》(节选)。(15分)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等之任也。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4分)
(1)三臣于草庐之中                
(2)遂许先帝以驱驰             
(3)先帝不以臣卑鄙                  
(4)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小题2:下面各组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此殆天所以资将军(《隆中对》)
B.若有作奸犯科及忠善者不足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C.宜付有司论刑赏转视积薪后,一狼洞中(《狼》)
D.先帝不臣卑鄙不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小题3:用“/”线给下面句子断句。(先将原句工整地抄写在答题卡上,再断两处)(2分)
此 臣 所 以 报 先 帝 而 忠 陛 下 之 职 分 也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小题5: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作者“报先帝而忠陛下”的具体原因。(3分)
答案

小题1:(4分)(1)拜访 (2)奔走效劳 (3)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4)不长草木的地方(每小题1分)
小题2:(2分)D 
小题3:(2分)此 臣/ 所 以 报 先 帝 /而 忠 陛 下 之 职 分 也(2分,每处1分)
小题4:(4分)(1)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并不谋求在诸侯中扬名做官。(2分,关键词“苟全”“闻达”1分;句式1分)(2)希望竭尽自己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势力,复兴汉朝王室,迁归旧日国都。(2分,关键词“驽钝”“攘除” 1分;句式1分)
小题5:(3分)(1)先帝三顾茅庐;(2)先帝临危委重任;(3)先帝临崩寄大事。(共3分,答对一点得一分,若只笼统答“先帝的知遇之恩”则只给1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先要大到了解全文的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如本题中“卑鄙”古今异义,在古文中为一字一义,“毛”通“苗”。
小题2:
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句子的出处,分析其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进行比较。D项两句中“以”皆是“因为”的意思。
小题3:
试题分析: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判断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分析其结构,按照现代汉语的阅读习惯判断停顿,比如“主谓”之间要停顿,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可停顿。关键是要弄懂句子的意思。
小题4:
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苟”“全”“闻达”“庶竭”“驽钝”“奸凶”“还”,最后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小题5:
试题分析: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根据文中所写“先帝”对诸葛亮的态度来诸葛亮报答的心愿来概括。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17分)
甲文: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乙文:梁君①出猎,见白雁群。梁君下车,彀弓②欲射之。道有行者,梁君谓行者止。行者不止,白雁群骇。梁君怒,欲射行者。其御③公孙袭下车抚矢曰:“君止!”梁君忿然作色怒曰:“袭不与其君而顾他人,何也?”公孙袭曰:“昔齐景公之时,天大旱三年,卜④之,曰:‘必以人祠⑤,乃雨。’景公下堂顿首曰:‘凡吾所以求雨者,为吾民也;今必使吾以人祠,乃且雨,寡人将自当之。’言未卒,而天大雨者方千里,何也?为有德于天而惠于民也。今主君以白雁之故而欲射人,袭谓主君无异于虎狼⑥!”梁君援其手与上车归,入庙门,呼万岁,曰:“幸哉今日也!他人猎皆得禽兽,吾猎得善言而归。”(选自刘向《新序·杂事》)
注释:①梁君:即魏国国君。②彀gòu弓:拉开弓。③御:车夫。④卜:占卜,古时迷信活动。⑤祠:祭祀。⑥无异于虎狼:跟虎狼没两样。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4分)
①读之竟日(       )     ②他日补旧纸    (        )
用其人(       )     ④必以人祠,乃雨  (        )
小题2:选出下列加点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3分) (        )
A.太祖常劝读书瓜洲诸园亭,俱假山显
B.复奏初匠师其言,塔遂定。
C.跪拾之以归袭不与其君顾他人
D.太祖悟必以人祠,
小题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2)他人猎皆得禽兽,吾猎得善言而归。
(3)坐窥井邑,俯拍云烟。
小题4:甲文中的赵普是一个“                      ”的良臣,乙文中的公孙袭讲故事的目的是想讽劝梁君“                       ”(用原文语句填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唐雎不辱使命(节选)(13分)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
(1)以头地耳(       )(2)长跪而之(        )
(3)祲降于天(           )(3)天下 (            )
小题2:翻译下面文言语句。(2分)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小题3: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言外之意),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请揣摩下列两句话,说说其“潜台词”。(共4分)
(1)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2)与臣而将四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列举我国历史上一个“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并用一句话概括他的主要事迹。(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哀溺(13分)
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吾哀之。且若是,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
小题1:解释词语:(4分)
咸:(       )济:(       )怠:(       )遂:(       )
小题2:翻译句子:(4分)
(1)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2)且若是,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
小题3:文中所写落水之人为何被溺死?他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分+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陈涉世家(节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小题1:解释下列语句中的加点词语。(4分)
天大雨 (       )               ⑵上使外兵(        )
⑶或以为死,或以为(       )       ⑷固以之矣(        )
小题2:下列句子中的“以”与例句中的“以”字用法、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今诚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A.扶苏数谏故B.固怪之矣
C.塞忠谏之路也D.故临崩寄臣大事也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小题4:陈胜认为当时“举大计”的有利条件有哪些?请简要概括。(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甲)鲁肃字子敬,临淮东城人也。生而失父,与祖母居。家富于财,性好施与。尔时天下已乱,肃不治家事,大散财货,摽卖田地,以赈穷弊结士为务,甚得乡邑欢心。(节选自《三国志·魏书》)
(乙)曹公征荆州,孙权大惧,鲁肃实欲劝权拒曹公,乃激说权曰:“彼曹公者,实严敌也,新并袁绍,兵马甚精,乘战胜之威,伐丧乱之国,克可必也。不如遣兵助之,且送将军家诣邺;不然,将危。”权大怒,欲斩肃,肃因曰:“今事已急,即有他图,何不遣兵助刘备,而欲斩我乎?”权然之,乃遣周瑜助备。(节选自《汉晋春秋》)
【注释】①摽biāo:抛弃。②赈:救济。③克可必:指必定会攻克。 ④诣邺 :送到魏国国都,即向魏国投降。⑤即:倘若,如果。
小题1:解释下列语句中的加点词语。(4分)
⑴性施与   (    )          ⑵劝权曹公 (    )
⑶不如兵助之(   )               ⑷权之     (   )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今事已急,即有他图,何不遣兵助刘备,而欲斩我乎?
小题3:两则短文分别从不同角度介绍鲁肃,请认真品读文本完成以下填空。(4分)
(甲)文叙述鲁肃年轻时“以赈穷弊结士为务”,可见他具有   ⑴    的特点;而(乙)文则叙述了  ⑵  一事,突出了他   (3)    的特点。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