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分)(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8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桃花源记》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礼记•礼运》 小题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①选贤与能 ②故外户而不闭 ③屋舍俨然 ④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小题2: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小题3:在渔人眼中,桃花源是美好的。请你说说渔人从哪些方面感受到世外桃源的美好?(3分) 小题4:甲文中阐述的“大同社会”与乙文中描绘的“世外桃源”有什么相似的地方?(2分) |
答案
小题1:①与,通“举”,选拔,任用;②所以;③整齐的样子;④类。 小题2: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会发生。(2分)。 小题3:①自然环境美丽富足;②社会和平安宁;人们生活自由快乐;④民风淳朴。(2分) 小题4:两文都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 |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①是通假字,要注意先写出所通之字,然后解释词意。②④中的“故”“属”是一词多义,注意根据文意选出此处的正确解释。③中“俨然”属于重要实词解释,注意“然”是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小题2: 试题分析:此句翻译时要注意“兴”“作”的解释。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小题3: 试题分析:由文中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可知桃花源自然环境的优美;“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可看出社会环境的安宁;“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可知百姓生活的快乐。找到描写桃花源的具体语句,然后逐句分析其表现的内涵。 小题4: 试题分析:《桃花源记》写于东晋末年,此时战乱频仍,民不聊生,作者刻画这样一个世外桃源的理想社会,正是作者想要追求的理想的社会生活;《大道之行也》展现了一幅“大同”社会的生活图景,这同样是作者理想中的社会蓝图,因此两文就有了相似点。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问题。(13分) 南昌某,父为国子助教,随任在京。偶过延寿字街,见书肆中一少年数钱买《吕氏春秋》,适堕一钱于地,某暗以足践之,俟其去而俯拾焉。旁坐一翁,凝视良久,怒起,叩某姓氏,冷笑而去。后某以上舍生入誉录馆,谒选,得江苏常熟县尉,束装赴任,投刺谒上台。时潜庵汤公巡抚江苏;十谒不得一见。巡捕传汤公命:“今某不必赴任,名已挂弹章矣。”问所劫何事,曰:“贪。”某自念;尚未履任何得有赃款必有舛误。急欲而陈。巡捕入禀,复传汤公命曰:“汝不记昔年书肆中事耶?为秀才时,尚且一钱如命,今侥幸作地方官,能不为纱帽下之窃贼乎?请即解组去。”其始悟日前叩姓氏者即潜庵汤公,逐渐愧罢官而去。 (清•沈起凤《谐铎》) 注释:①国子:国子监,古代最高教育行政机构兼最高学府。②上舍生:太学生的一种,可通过公试授官。③誉录馆:古代考试机构。④谒选:在吏部等候选派。⑤刺:名片。⑥上台:上司。⑦潜庵汤公:汤斌,字孔佰。清代某著名清官。⑧弹章:弹劾的奏章。⑨舛:音chuǎn,差错。⑩解组:解下印纹,指辞官。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 (1)适堕一钱于地 ( ) (2)俟其去而俯拾焉 ( ) (3)急欲而陈 ( ) 小题2:下面文字出自《古代汉语词典》。文中“某暗以足践之”中的“践”应选择的义项 是 (只填序号)。(1分) 践jiàn ①履行,实行,实践。《左传•倍公十二年》:“往~乃职,无逆朕命。”②登。 《管子•大匡》:“庄公自怀剑,曹刿亦怀剑一坛。”③踩,践踏。《庄子•马蹄》:“马,蹄可以~霜雪;毛可以御风寒。”④排成行列,排列整齐。《诗经•幽风•伐柯》:“我觏(gou)之子,笾豆有~。” 践 jiàn ⑤通“翦”。消灭,除掉。《战国策•楚策四》:“今燕之罪大而赵怒深,故君不如北兵以德赵,~乱燕,以定身封,此百代之一时也。” 小题3:认真阅读全文,用“/”号给下列文字断句。(2分) 尚未履任何得有赃款必有舛误。 小题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某始悟日前叩姓氏者即潜庵汤公,遂惭愧罢官而去。 小题5:请简要说说潜庵汤公是怎样一个人。(3分) |
阅读《出师表》选段,完成后面题目(9分)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躬耕于南阳 ( ) (2)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 ) (3)遂许先帝以驱驰 ( ) (4)斟酌损益 ( )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作者“报先帝而忠陛下”的具体原因。(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三峡》)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 小题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略无阙处 (2)虽乘奔御风 (3)猛浪若奔 (4)望峰息心 小题2:下列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b.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c.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d.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2)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小题4:比较两篇短文的异同。(3分) (1)两文都写了山和水,突出了山的连绵、高峻和水的 、 等共同特征。 (2)两文都写了猿鸣,但写作目的不同,《三峡》通过猿鸣烘托环境的 ,《与朱元思书》则通过猿鸣表现了环境的生机勃勃。 |
(10分) 南方多没人①,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注释】①没人:能潜水的人。 小题1: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词。(4分) ⑴夫没者岂苟然哉 ⑵见舟而畏之 ⑶问于没人 ⑷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 小题2:翻译下面句子。(2分) 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北人“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的原因是_________ 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小题4:你从文章中感悟到什么道理?(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后面小题。(16分) 【甲】愚公移山 《列子》 【甲】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曾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约取而实得 张尔岐 叶奕绳尝言:吾性甚钝。每读一书,遇所喜即摘录之,录讫则朗诵十余遍,粘之壁间。每日必十余段,少则六七段。掩卷闲步,即就壁间观所粘录,日三五次以为常,务期①精熟,一字不遗。壁既满,乃取第一日所粘者收笥②中。俟再读有所录,补粘其处。随收随补,岁无旷日。一年之内,约得三千段。数年之后,腹笥渐满。每见泛泛而读略得印象者,稍经时日,便腹中空空,不如予之约③取而实得也。” 【注释】①务期:一定要达到。②笥(sì):藏书的器具。③约:简要,精练。 小题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4分) (1)吾与汝毕力平险(2)始一反焉(3)录讫则朗诵十余遍(4)壁既满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A.年且九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B.俟再读有所录/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 C.一字不遗/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 D.帝感其诚/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2)即就壁间观所粘录,日三五次以为常。 小题4:填空和简答。(16分) (1)甲文第一段运用什么手法极言太行、王屋两座山的高大?有何用意?(2分) (2)乙文“约取”的具体表现为 ,“实得” 的具体表现为 。(用文中原话回答)(2分) (3)你从甲、乙两文中获得的共同启示是什么?(2分)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