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项对文学常识的说法有误的是(     )(2分)A.北宋哲学家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将“莲”比作“君子”,表明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在污浊的世间永远保持清白的操

下列各项对文学常识的说法有误的是(     )(2分)A.北宋哲学家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将“莲”比作“君子”,表明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在污浊的世间永远保持清白的操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下列各项对文学常识的说法有误的是(     )(2分)
A.北宋哲学家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将“莲”比作“君子”,表明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在污浊的世间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B.《范进中举》选自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故事抨击了对读书人进行精神迫害的封建科举制度,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世态的炎凉。
C.鲁迅在作品中塑造了很多著名人物形象,其中藤野先生、孔乙己都是其小说集《呐喊》中的人物。
D.俄国作家契诃夫的《变色龙》运用夸张手法描写了奥楚蔑洛夫对小狗态度的多次变化,淋漓尽致地刻画了一个谄上欺下、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小人形象。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C中“藤野先生”应是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人物。
举一反三
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朝花拾夕》是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里边叙述了许多关于少年时代的往事,全书带有童话寓言式梦幻般的色彩。
B.《水浒》成功地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 的人物形象,如“及时雨”宋江、“黑旋风”李逵、“豹子头”林冲等,小说还讲述了大闹野猪林、智取生辰纲、拳打镇关西等脍炙人口的故事。
C.《童年》的阿廖沙在慈祥的外祖母、乐观的小茨冈和正直的格里戈里等人的影响下,逐渐成长为一个勇敢坚强和充满爱心的人。
D.《格列佛游记》是英国作家斯威夫特的代表作,讲述的是英国船医格列佛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以及智马(慧骃)国等地的经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10分)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
小题1: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书未发                       无岁
③予尝求古仁人之             ④吾谁与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
小题3:赵威后“舍本而问末”体现出什么样的治国主张?(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骂鸭》(8分)
邑西白家庄居民某,盗邻鸭烹之。至夜,觉肤痒。天明视之,茸生鸭毛,触之则痛。大惧,无术可医。夜梦一人告之曰:“汝病乃天罚。须得失者骂,毛乃可落。”而邻翁素雅量,生平失物,未尝征于声色。某诡告翁曰:“鸭乃某甲所盗彼甚畏骂焉骂之亦可警将来。”翁笑曰:“谁有闲气骂恶人!”卒不骂。某益窘,因实告邻翁。翁乃骂,其病良已。
异史氏曰:“甚矣,攘者之可惧也:一攘而鸭毛生!甚矣,骂者之宜戒也:一骂而盗罪减!然为善有术,彼邻翁者,是以骂行其慈者也。”(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
[注释] ①雅量:宽宏大量,不斤斤计较。②窘:尴尬。③良:真的。④异史氏:指蒲松龄。⑤攘:(rǎng)偷,窃取。
小题1:给此句断句,要停顿的地方用“/”标出来(两处2分)。
“鸭乃某甲所盗彼甚畏骂焉骂之亦可警将来。”
小题2:与“触之则痛”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
A.无丝竹之乱耳,无牍之劳形B.既而心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C.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D.孔子云:何陋之有?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而邻翁素雅量,生平失物,未尝征于声色。 
小题4:作者以荒诞的手法向我们揭示了一个什么道理? (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羞对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其所以不得之故,乃狗劣也。欲得良狗,人曰:“君宜致力于耕作。”猎者曰:“何为?”人不对。猎者自思,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于是退而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市得良犬,于是猎兽之获,常过人矣。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注解】①旷日:荒废时日。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2分)
(1)人不     (           )   (2)家富则得良犬   (            )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小题3:读了这则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19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小题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⑴故有名马(    )         ⑵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之不以其道(    )       ⑷鸣之而不能其意(     )
小题2:用课文原句填空 (4分)                                      
(1)突出伯乐对千里马的决定性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叙述千里马悲惨遭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千里马才能被埋没的直接原因_____                        _____ _;
根本原因_                    _____________  _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4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在文中分别有所指代,请说说他们分别指代什么?(3分)
千里马:_____                                                   
伯 乐:____                                                    
食马者:______                                                  
小题5:你认为二十一世纪的我们应具备什么素质,才可能成为“千里马”?(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