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篇文言短文。(15分)【甲】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他日,驴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短文。(15分)【甲】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他日,驴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短文。(15分)
【甲】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柳宗元《黔之驴》)
【乙】有一大虫,欲向野中觅食,见一刺猬仰卧,谓是肉胔,欲衔之。忽被猥卷这鼻,惊走,不知休息,直至山中,困乏,不觉昏睡,刺猬乃放鼻而走。大虫忽起欢喜,走至橡树下,低头见橡斗,乃侧身语云:“旦来遭见贤尊,愿郎君且避道!”(隋代侯白《启颜录》)
①大虫:老虎。②胔:切成块的肉。③橡斗:橡树的果实,也叫戾实,圆球形,先端尖,表皮缘边有锯齿。④旦:早上。⑤避:躲开,让开。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觉无能者   (       )                  ②驴不胜怒,之(    )
③刺猬乃放鼻而(     )                    ④乃侧身云   (     )
小题2: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1分)
觉 无 异 能 者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6分)
①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②见一刺猬仰卧,谓是肉胔,欲衔之。
小题4:甲乙两篇短文都讲述的是动物的故事,这两个动物故事分别说明了什么道理?(4分)
答案

小题1:(4分)①特殊的   ②用蹄子踢   ③逃跑   ④告诉
小题2:(1分)觉 /无 异 能 者
小题3:(6分)
①(3分)于是老虎跳跃起来,大声吼叫,咬断了驴的喉咙,吃光了它的肉,才离开。
②(3分)(老虎)看见一只刺猬仰卧在地上,以为是一个肉块,想要衔走它。
小题4:(4分)甲文告诉我们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而胜之(也可从其他角度谈)。乙文告诉我们人在遭受挫折以后,切不可惊慌失措,失去自信,从而失去判断力。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如本题中“蹄”用作动词,“走”为古今异义,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小题2:
试题分析: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判断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分析其结构,按照现代汉语的阅读习惯判断停顿,比如“主谓”之间要停顿,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可停顿。关键是要弄懂句子的意思。
小题3:
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跳踉”“”“尽”“死”“去”“谓”,最后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小题4:
试题分析:疏通文字,了解内容,根据故事情节理解寓意。第一则从“机智”方面考虑,第二则从“自信”方面着想。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后面的题。
(甲)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以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舐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之而取其革。此事从侄虞敦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目似                      (2)将其喉           
(3)不诬哉                    (4)此人何取而自患耶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刀劈狼首乃伪睡B.久,目似瞑犬阻,不使前也
C.其一犬坐前何有我哉D.***之而取其革重修岳阳楼
小题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2)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                                                 
小题4:甲、乙两段文字写出了狼的什么共同特征?作者对狼分别持怎样的态度?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
言默戒
杨时
邻之人有鸡夜呜,恶其不祥,烹之。越数日,一鸡旦而不鸣,又烹之。已而谓予日:
“吾家之鸡或夜鸣,或旦而不鸣,其不祥奈何?”予告之日:“夫鸡鸣能不祥于人欤?其自为不祥而已。或夜鸣,鸣之非其时也;旦而不鸣,不呜非其时也,则自为不祥而取烹也,人何与焉?若夫时然后鸣,则人将赖汝以时夜①也,孰从而烹之乎?”又思日:“人之言默,何以异此?未可言而言,与可言而不言,皆足取祸也。故书之以为言默戒。”
注:①时夜:司夜,指打鸣报晓。时,掌管。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4分)
其不祥(                   )           ②旦而不鸣(               )
书之以为言默戒(           )           ④则人将汝以时夜(         )
小题2:下面各项中“之”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人言默,何以异此?
A.无鲜肥滋味B.弗
C.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D.当余从师也
小题3:将下面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夫鸡鸣能不祥于人欤?其自为不祥而已。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③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小题4:作者为什么认为鸡“鸣”与“不鸣”都是“自为不祥”?邻人烹鸡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3分)
A.《石榴》是郭沫若写的一篇优美的状物抒情散文。本文抓住石榴的外在特征进行描写,同时还赋予石榴内在的特征,如质朴俊逸的风度、不畏炎阳的品质、充满活力的精神等。
B.俄国文学家契诃夫所写的《变色龙》是一篇揭露沙皇专制黑暗统治的短篇小说,“变色龙”已经成为政治上善于变化和伪装的人的代名词。
C.《口技》选自清代人林嗣环编辑的笔记体小说《虞初新志》,这篇文章采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表现了我国民间艺人的精湛构思和高超技艺。
D.《敬业与乐业》是一篇议论文,中心论点是“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文章结构是总-分-总。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15分)
【甲文】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文】魏钟繇,字元常。少随刘胜入抱犊山,学书三年,遂与魏太祖、邯郸淳、韦诞等议用笔。繇乃问蔡伯喈笔法于韦诞,诞惜不与。乃自捶胸呕血。太祖以五灵丹救之,得活。及诞死,繇令人盗掘其墓,遂得之。由是繇笔更妙。繇精思学书,卧画被穿过表,如厕终日忘归。每见万类,皆书象之。繇善三色书,最妙者八分。(选自羊欣《笔阵图》)
注释:①钟繇(yóu):三国魏大臣,书法家。书法与晋王羲之齐名,并称“钟王”。②刘胜:行书首创者。抱犊山:山名,在河南境内。③魏太祖:曹操。邯郸淳:魏文学家。韦诞:魏书法家。④蔡伯喈(jiē):东汉人,工书画。⑤被穿过表:被子被手画穿了。⑥三色书:楷书、行书、草书。⑦八分:汉字书体名。
小题1: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礼愈(  )      (2)厕终日忘归 (  )
(3)诞惜不(  )     (4)皆象之 (  )
小题2:选出下列各项中“以”字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太祖以五灵丹救之
A.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活板》B.不敢出一言以复。 《送东阳马生序》
C.能以径寸之木。 《核舟记》D.吾欲辱之,何以也?《晏子使楚》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6分,每题2分)
(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3)及诞死,繇令人盗掘其墓,遂得之。
小题4:结合选文内容,说说宋濂和钟繇身上有何共同之处。(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12分)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苍鹰击于殿上。此三子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喻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 分)
①以头抢地耳________        ②皆布衣之士也________
③长跪而谢之曰________      ④寡人喻矣     ________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①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②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小题3:文中秦王对唐雎的态度、情感有一个变化过程,请根据文段内容简要概括。(3分)
小题4:唐雎以"士之怒"回应秦王的"天子之怒",这表现了唐雎怎样的精神?(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