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12分)文侯①与群臣饮酒,乐,而天雨,命驾将适②野。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君将安之?”文侯曰:“吾与虞③人期猎,虽乐,岂可无会期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12分)文侯①与群臣饮酒,乐,而天雨,命驾将适②野。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君将安之?”文侯曰:“吾与虞③人期猎,虽乐,岂可无会期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12分)
文侯与群臣饮酒,乐,而天雨,命驾将适野。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君将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无会期哉!”乃往。
韩借师于魏以伐赵,文侯曰:“寡人与赵,兄弟也,不敢闻命。”赵借师于魏以伐韩,文侯应之亦。二国皆怒而去。后知文侯之意,皆于魏。魏由是始大于三晋,诸侯莫能与之争。
使乐羊伐中山之,以封其子击。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也。”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 
(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文侯:魏国君主。②适:到……去。③虞:古代管理山泽的官。④中山:中山国。⑤击:文侯的儿子魏击。⑥任座:人名。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文侯应之亦(       )           (2)皆于魏(        )
(3)之,以封其子击 (     )        (4)使翟璜召任座而之(          )
小题2:请用“/”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画两处。(2分)
韩 借 师 于 魏 以 伐 赵
小题3: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无会期哉!
小题4:文章叙述了关于文侯的哪三件事?请概括回答。(3分)
答案

小题1:(1)这样(2)拜见、朝拜。(3)战胜、攻破(4)通“返”,返回
小题2:韩/借师于魏/以伐赵
小题3:我事先与管理山林的人约好打猎,饮酒虽然快乐,但怎能失约呢?
小题4:(1)魏文侯守信赴约(2)魏文侯和解韩赵矛盾(3)魏文侯迎任座为上宾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文侯应之亦”中“然”是这样的意思,“皆于魏”中“朝”是拜见、朝拜的意思,“之,以封其子击”中“克”是战胜、攻破的意思,“使翟璜召任座而之”中“反” 通“返”,返回的意思。本题虽然考的是一些常见的实词,但考生也要注意辨别实词在不同的句子中的含意。这就提醒考生在平时的文言文学习当中,一定要特别注意对文言实词的积累,以便考试时能够得心运手。
小题2:
试题分析:读清句读,正确停顿是诵读文言文的要求之一。读是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句中停顿,特别是文言文中的阅读停顿是阅读能力的重要体现。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主谓之间要停顿;谓宾之间要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关联词后面要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因此,本句可以这样来划分句子的节奏:韩/借师于魏/以伐赵
小题3:
试题分析:本题的翻译,句中的“虞人、期、虽、岂”等,都是重要的采分点,关键是要注意对译。翻译一般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根据语境,做到文通字顺。因此,此题可以翻译为:我事先与管理山林的人约好打猎,饮酒虽然快乐,但怎能失约呢?
小题4:
试题分析:考生在备考前应该掌握一些分析文章内容的方法,一般情况下,文章的内容,我们可以从题目、文章的开头与结尾、中心的过渡段落、关键语句等方面去着手分析。因此,在认真阅读原文后,可以知道,文章叙述了关于文侯的三件事是:(1)魏文侯守信赴约(2)魏文侯和解韩赵矛盾(3)魏文侯迎任座为上宾。
举一反三
下面对应的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石潭记》——柳宗元——唐代
B.《与朱元思书》——吴均——南朝
C.《雪》——鲁迅——《朝花夕拾》
D.《我的母亲》——胡适——《胡适自传》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A.《孙权劝学》选自北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这是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B.《口技》选自清代张潮编选的笔记小说《虞初新志》,作者是清代的林嗣环。
C.林海音是台湾女作家,《爸爸的花儿落了》选自她的小说《城南旧事》。
D.《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他还有一部散文集名为《朝花夕拾》。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赵普》一文。(10分)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案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 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小题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4分)
(1)普少吏事  (2)手不卷  (3)普日复奏  (4)普颜色不变 
小题2:翻译:(4分)
(1)家人发箧视之,《论语》二十篇也。  (2)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小题3:对赵普这个人物,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请说说你对他的评价。(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蛋清借书》一文。(16分)
景清倜傥①尚大节,颁乡荐②,游国学。时同舍生有秘书③,清求而不与。固请,约明日还书。生旦往索。曰:“善不知何书,亦未假书于汝。”生忿,讼于祭酒④。清即持所假书,往见,回:“此清灯窗所业书。”即诵彻卷。祭酒问生,生不能诵一词。祭酒叱生退。清出,即以书还生,曰:“吾以子珍秘太甚,特以此相熙耳。”
①倜(tì)傥(tǎng):洒脱,不拘束。 ②领乡荐:科举制度在各省举行的考试叫乡试,乡试考中的称为举人,也叫领乡荐。③秘书:少见的珍贵书。④祭酒:国子监的主管官员。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约明日还书(      )                ②亦未书于汝(      )
习其声(      )                  ④家人箧视之(      )
小题2:下列各句中与例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例句:即以书还生
A.跪而拾之以归B.以幽阴深邃奇C.以为且噬己也D.普又以其人奏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1)此清灯窗所业书。(2)园中无他奇,奇在磊石。(3)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小题4:从景清读书的这则充满戏剧性的故事中,你读出了景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解说。(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北宋文莹的《食粥心安》一文,完成后面的题。(14分)
范仲淹家贫,就学于南都书舍①。日煮粥一釜②,经夜遂凝,以刀画为四,早晚取其二,断齑③数十茎啖④之。留守⑤有子同学,归告其父,馈以佳肴。范仲淹置之,既而悉败矣。留守子曰:“大人⑥闻汝清苦,遗以食物,何为不食?”范曰:“非不感厚意,盖食粥安已久,今遽享盛馔⑦,后日岂能复啖此粥乎?”
【注释】①南都书舍:当时著名的书院。 ②釜(fǔ):锅。③齑jī:腌菜。④啖(dàn):吃。⑤留守:官职名称。⑥大人:指自己的父亲。⑦馔(zhuàn):饭菜。
小题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煮粥一釜(       )         ②既而败矣(        )
③大人汝清苦(        )        ④以食物(        )
(2)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范仲淹置
A.只辱于奴隶人手(《马说》)B.不以木为者 (《活板》)
C.盖简桃核修狭者为(《核舟记》)D.录毕,走送 (《送东阳马生序》)
小题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盖 食 粥 安 已 久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4分)
(1) 归告其父,馈以佳肴。(2分)
译文:                                                                        
(2)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陋室铭》)(2分)
译文:                                                                        
小题4:阅读上文,说说范仲淹为什么不要馈赠?(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