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15分)杨朱南之沛,老子西游于秦。邀于郊,至梁而遇老子。老子中道仰天而叹曰:“始以汝为可教,今不可教也。”杨朱不答。至舍①,进涫漱

阅读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15分)杨朱南之沛,老子西游于秦。邀于郊,至梁而遇老子。老子中道仰天而叹曰:“始以汝为可教,今不可教也。”杨朱不答。至舍①,进涫漱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15分)
杨朱南之沛,老子西游于秦。邀于郊,至梁而遇老子。老子中道仰天而叹曰:“始以汝为可教,今不可教也。”杨朱不答。至舍①,进涫漱巾栉②,脱履户外,膝行而前,曰:“向者夫子仰天而叹曰‘始以汝为可教,今不可教’,弟子欲请,夫子辞行不闲,是以不敢。今夫子闲矣,请问其过。”老子曰:“而睢睢③,而盱盱④,而谁与居?大白若辱,盛德若不足。”杨朱蹴然变容曰:“敬闻命矣。”其往也,舍者迎将家,公执席,妻执巾栉,舍者避席,炀者避灶。其反也,舍者与之争席矣。 
(选自《列子·黄帝》,有改动)
【注】①舍:客舍、旅馆。②涫(guàn)漱巾栉(zhì):指洗脸漱口用的水和梳子、篦子等梳头工具。③睢睢:恣意、放肆。④盱盱:眼睛向上,张目直视。睢睢盱盱,这里是“横暴”的意思。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4分)
⑴脱户外          ⑵行而前     
⑶杨朱蹴然变      ⑷其也,舍者与之争席矣
小题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杨朱南沛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B.其往,舍者迎将家真无马耶(《马说》)
C.是以不敢扶苏以数谏故(《陈涉世家》)
D.老子中道仰天叹泉香酒洌(《醉翁亭记》)
小题3:翻译句子。(6分)
⑴始以汝为可教,今不可教也。
⑵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记承天寺夜游》)
⑶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
小题4:这段文字主要叙写了什么事?表现了杨朱的什么品格?(3分)
答案

小题1:⑴鞋子⑵用膝盖⑶脸色⑷同“返”,返回
小题2:C
特别注明:此题B中第一项加点词应为“其”。
小题3:⑴开始我还认为你是可教育的,现在(知道了)你是不可教育的。
⑵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自上而下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错杂,原来那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⑶丰厚的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这丰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
小题4:叙述了老子直率地指出并教育杨朱改过的事情(或“杨朱虚心地向老子请教并真诚改过”)(1分),知错就改(或“闻过则改”)(2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解释时,要注意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一次多用的情况。如本题中(2)是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3)是古今异义,(4)是通假字。平时要多积累,并要注意分类整理。
小题2:
试题分析:A项中两个“之”前者是“动词,去”,后者是”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项中的“其”,前者是“他,指杨朱”,后者是“难道”;D项中的“以”,前者是作“修饰连词”,后者是“并列连词”。
小题3:
试题分析:翻译时注意:(1)是陈述语气、“始”是“开始”‘“汝”是“你”;(2)“空明”是“清澈透明”、“交横”是“交叉错杂”、“盖”是“原来”。(3)“则”是“就”、“何”是疑问代词,可译为“什么”,这句翻译时要译出疑问语气。
小题4:
试题分析:先熟悉文章,理解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述其故事即可,通常写人叙事类文章用“什么人干什么事”来概括。如本题,抓住 人物“老子“和“杨朱”,再概括事件“老子直率地指出并教育杨朱改过的事情”或“杨朱虚心地向老子请教并真诚改过”,自然能明确杨朱的知错就改(或“闻过则改”)的品格了。
参考译文:
杨朱南去沛地,老子西去关中。他们二人约定途中相见,后来在大梁的郊外相遇。老子一看见杨朱,就仰天叹息说:“开始,我以为你是个可教之才。现在才知道你是不可教育的。”杨朱听了,没有回答,等住进客舍,侍奉老子梳洗完毕,脱下鞋子,摆在门外,跪在地上,膝行来到老子面前说:“先前你仰天长叹说’我以为你是个可教之才。现在才知道你是不可教育的’,刚才弟子就想请教,先生忙于赶路,我不敢动问先生。现在先生有空闲了,所以,我冒昧地向您请教,请问我有什么过失。”老子说:“你看上去趾高气扬,傲慢无礼,不可一世,谁还愿意跟你相处,与你亲近。你没有听说过吗?最洁白的东西,好像也有污点;德行高尚的人,待人接物越是谦虚。”杨朱听了愧然失色,诚恳地说:“谨听教诲!我一定把你的教诲铭记在心。”杨朱刚来的时候一副盛气凌人的样子,客舍主人恭敬迎接,老板安排坐席,老板娘侍候梳洗,客人们让出座位,正在灶前烤火的人退出灶口的位置让他烤火。等他返回沛城的时候,情况有了很大变化,客人们甚至敢和他争抢席位了。
举一反三
下面有关文学常识和文章内容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西游记》中,唐僧先后在五行山收了孙悟空,在鹰愁涧收了白龙马,在高老庄收了猪八戒,在流沙河收了沙和尚。师徒历尽磨难,取得真经。
B.小说的故事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时有些故事还前有序幕,后有尾声。《范进中举》一文中,范进中举发疯就是小说的尾声部分。
C.《七颗钻石》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散文,《我的叔叔于勒》是法国文学家莫泊桑的小说。
D.鲁迅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表现了他童年生活的情趣,也表达了他对老师寿镜吾老先生的不满。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共9分,每小题3分)
火牛破阵
田单既设间,令燕以骑劫代乐毅。乃令城中人,食必祭其先祖于庭。飞鸟悉翔舞下食,燕人怪之。田单因宣言曰:“神来下教我。”每出约束,必称神师。又收民金得千镒,令即墨富豪遗燕将,曰:“即墨即降,愿无虏掠吾族。”燕将大喜许之。燕军由此益懈。田单乃收城中牛千余,为绛缯衣,画以五采龙纹,束兵刃于其角,而灌脂束苇于其尾,烧其端。凿城数十穴,夜纵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牛尾热,怒而奔燕军,所触尽死伤,燕军夜大乱。五千人因衔枚奋击,而城中鼓噪从之,老弱皆击铜器为声,声动天地。燕军大骇败走。齐人遂杀其将骑劫,追亡逐北,尽复其地。
(选自《经世奇谋》)
【注释】①田单:战国时期齐国名将。②骑劫:战国时期燕国将领。③衔枚:是一种古代行军时士卒口衔用以防止喧哗的器具,形如筷子。
小题1: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燕人之怪:责怪B.令即墨富豪燕将遗:赠送
C.燕将大喜之许:答应D.燕军由此益懈:松懈
小题2:下面语句中加点的“以”与“令燕骑劫代乐毅”中的“以”相同的一项是
A.孰视之,自为不如B.而广身大黄射其裨将
C.皆美于徐公D.手自笔录,计日
小题3:下面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田单首先设反间计让燕国换了主帅乐毅,剪除大障碍。
B.田单让百姓吃饭时祭祖,引飞鸟啄食,是为了制造舆论让人相信齐军获得神明护佑。
C.田单将千余头牛打扮成神兽,披上深红色绸衣,画上五彩花纹,将兵器藏于衣角
D.田单让齐人点着牛尾上蘸满油的苇草,狂奔的牛为五千精兵做先锋,令燕军大骇。
小题4:请把第三大题文言语段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齐人遂杀其将骑劫,追亡逐北,尽复其地。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0分)
伤仲永   
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世耕                     (2)即诗四句                   
(3)稍稍宾客其父                (4)日仲永环谒于邑人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小题3:本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后面小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共11分)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乙]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伤仲永》)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卿今当涂掌事(        ) (2)及鲁肃寻阳(       ) 
(3)未识书具(        )   (4)父其然也(         )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1)蒙辞以军中多务。 
(2)自是指物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小题3:请比较[甲]、[乙]两文在内容上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3分)
小题4:假如你的好朋友沉迷于网络,你打算怎样劝告他?(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甲、乙两选文,回答问题。
【甲】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                        郑龙谏勿伤百姓
赵简子①出畋,命郑龙射野人②,“使毋惊吾鸟。”龙曰:“吾先君晋文公③伐卫④,不戮一人;今君一畋,而欲杀良民,是虎狼也。”简子曰:“人畋得兽,我畋得士。故缘木愈高者愈惧,人爵愈贵者愈危,可不慎乎!”
【注】①赵简子:即赵鞅。春秋末年晋国正卿。 ②野人:农夫。 ③晋文公:即重耳。春秋时晋国国君。④卫:春秋时的卫国。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
(1)邹忌八尺有余                (2)王之甚矣
(3)赵简子出                    (4)故木愈高者愈惧
小题2:翻译句子(4分)
(1)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3)人爵愈贵者愈危。
                                                                          
小题3: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是什么?(2分)
                                                                           
小题4:同样是“谏”,邹忌和郑龙采用了什么不同的方法?(2分)
                                                                           
小题5:选文中邹忌和郑龙的做法,对你为人处世方面有什么启示?(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