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义犬潞安①某甲,父陷狱将死搜括囊蓄,傅百金,将诣郡关②说跨骡出,则所养黑犬从之呵逐使退既走,则又从之,鞭逐不返,从行数十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义犬潞安①某甲,父陷狱将死搜括囊蓄,傅百金,将诣郡关②说跨骡出,则所养黑犬从之呵逐使退既走,则又从之,鞭逐不返,从行数十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义犬
潞安①某甲,父陷狱将死搜括囊蓄,傅百金,将诣郡关②说跨骡出,则所养黑犬从之呵逐使退既走,则又从之,鞭逐不返,从行数十里某下骑,乃以石投犬,犬始奔去。视犬已远,乃返辔疾驰,抵郡已暮。及扫腰橐③,金亡其半,涔涔汗下,魂魄都失,辗转终夜候关出城,细审未途。又自计南北冲衢④,行人如蚁,遗金宁有存理!逡巡至下骑所,见犬毙草间,毛汗湿如洗。提耳起视,则封金俨然。感其义,买棺葬之,人以为义犬冢云。
(选自《聊斋志异》 有删减) 【注释】①潞安:县名。 ②郡关:州府。 ③扫腰橐(tuó):扫,清理。腰橐,钱袋。④冲衢:交通要道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分)
(1)走,则又从之      (2)犬奔去      (3)返客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又自计南北冲衢,行人如蚁,遗金宁有存理!
小题3:请用自己的语言概述义犬的“义”表现在哪些方面(2分)
答案

小题1:(1)已经  (2)才   (3)快速
小题2:(他)又想到来路是南北交通要道,来往的行人像蚂蚁一样多,丢失的银两哪有存在的道理!
小题3:紧随主人,打骂它都不回;为主人寻找丢失的银两,累死在草丛中;临死不忘用身紧护主人的银两。(答出两点即得满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实词的理解。做此类题目,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用的情况。如本题中“”是古今异义词。平时要多积累并识记典型的例子,考试才不会失分。
小题2:试题分析:翻译时注意:“计”是“心想、心理划算”,“遗”是“丢失”,“宁”是“表反问,哪里、哪有”之意。
小题3:
试题分析:解题时先要理解文段内容,再进行概括归纳。如解答本题,从第一句可归纳出“紧随主人,打骂它都不回”;从“见犬毙草间,毛汗湿如洗。提耳起视,则封金俨然”可概括出“为主人寻找丢失的银两,累死在草丛中;临死不忘用身紧护主人的银两”。
参考译文:
山西潞安地方的某甲,父亲被人诬陷关在牢房里,快要死了,他倾家荡产,把所有的积蓄 都拿了出来,一共才百把两银子,准备拿到府里去打通关节,说个人情。骑着骡子出了门,家里养的那只黑狗就跟着他走。(某甲)大声喝退了它,等到他一走,那 只狗又跟着来了。鞭它赶它,它也不回去,跟着走了几十里。某下了马拿起石头来打狗,狗才跑开。他看到狗已经走得很远了,才勒转辔头飞跑,到达府城时已经快黑了。等他来摸系在腰间的袋子时,银子已丢了一半,急得汗如雨下,魂飞魄 散。一夜翻来覆去,没有入睡。忽然想起狗的狂吠乱咬,一定是有原故的。等到城门一开,便离开了府城,仔细地观察了来的道路。自己又在心里划算,这是通往南 北的大道,来往的行人多得像蚂蚁一样,丢了的银子哪还能在那里呢?犹犹豫豫地走到昨天下马的地方,看到狗死在草丛里,身上的毛全都被汗湿透了。提起它的耳 朵来看,那一包银子分明还在那里。某甲为它的义气所感动,买了一口棺材埋葬了它,人们都呼作“义犬塚”。
举一反三
(10分)
邹忌修八尺有馀,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而形貌昳丽(   )       吾妻之美我者,我也(   )
小题2:上文围绕一个美字展开,可以分为三层,请各用文中的一个字归纳(2分):
第一层:  美,第二层:视美,第三层:  
小题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用法和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吾与徐公美   徐公来,视之B.暮寝而思   妾美我者
C.忌不自     欲大义于天下D.窥镜自视   聚室谋曰
小题4:从上文邹忌对别人“美我”的感悟中,你能获得什么启示?(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汉孝子董黯(10分)
董黯,字叔达,一字孝治,生后汉时。家贫少孤,事母尽孝,采薪供养,甘果美味,奔献于母,母甚肥悦。比舍有王寄者,富而不孝。二母各言其子,寄闻而(记在心里)之,伺孝子出,苦辱其母。黯恐贻母忧,默而不言。母既葬,斩寄首以祭母墓,自囚以告有司。和帝释其罪,召为郎中,不就,以寿终。
黯母尝寝疾,喜饮大隐溪水,不以时得。于是筑室溪旁,以便日汲,(晕厥)疾用(治愈)。溪在县南一舍,故以慈名溪,又以溪名县。 (选自光绪慈溪县志卷二十四)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比舍有王寄者(     )       孝子出,苦辱其母(     )       
以慈名溪(      )       黯母寝疾(     )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3分)
母既葬,斩寄首以祭母墓,自囚以告有司。
小题3:说说董黯孝在哪里?(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我用残损的手掌》巧妙地运用暗示、对比、烘托等艺术手法,创造了深沉完美的意境。
B.《黑人谈河流》在诗歌中主要描述了全球古老的文明发祥地——几大河流,为的是歌颂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创造力。
C.《乡愁》一诗中,诗人抓住“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这四种物象表达内心情感。
D.《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16分)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②故天将降大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③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④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小题1: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2分)
(1)举:       (2)任:         
小题2:下列句子划分节奏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舜/发于/畎亩之中B.曾益/其所不能
C.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D.入/则无法家/拂士
小题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6分)
(1)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小题4:孟子在选文第①段中以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告诉人们:人要成大器,就必须经受磨练。下面列出的名言中,与之意思相近的两项是(     )(      )(3分)
A.古人大业成,皆自忧患始。B.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D.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小题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论证的方法有( 对比 )、 (   举例  )。 (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0分)
(甲)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乙)景公举兵欲伐鲁,问于晏子,晏子对曰:“不可。鲁好义而民戴之,好义者安,见戴者和,伯禽之治存焉,故不可攻。攻义者不祥,危安者必困。且婴闻之,伐人者德足以安其国,政足以和其民,国安民和,然后可以举兵而征暴。今君好酒而辟,德无以安国,厚藉敛,急使令,无以和民。德无以安之则危,政无以和之则乱。未免乎危乱之理,而欲伐安和之国,不可。不若修政而待其君之乱也。其君离,上怨其下,然后伐之。则义厚而利多,义厚则敌寡,利多则民欢。”公曰:“善。”遂果不伐鲁。                    (《晏子春秋》)
小题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2分)
(1)又何焉?_______    (2)忠之也 _______       
(3)景公举兵欲_____   (4)伐人者德足以其国:_______
小题2:翻译下面句子。(4分)
(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2)攻义者不祥,危安者必困
小题3:曹刿和晏子都认为作战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小题4:简要分析曹和晏子分别具有哪些特点。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