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答题。(15分)【甲】明有奇巧人日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答题。(15分)【甲】明有奇巧人日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答题。(15分)
【甲】明有奇巧人日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乙】黄子履庄①,少聪颖,读书不数过,即能背诵。尤喜出新意,作诸技巧。七八岁时。尝背塾师,暗窃匠氏刀锥,凿木人长寸许,置案上能自行走,手足皆自动,观者异以为神。
所制亦多,予不能悉记。……作木狗,置门侧,卷卧如常,唯人入户,触机②则立吠③不止。吠之声与真无二,虽黠者不能辨其为真与伪也。作木鸟,置竹笼中,能自跳舞飞鸣,鸣如画眉,凄越可听。……所作之奇俱如此,不能悉载。
                   节选自《虞初新志 黄履庄传》
注:①黄子履庄:即黄履庄,清代顺治、康熙年间人。 ②机:机关。 ③吠(fèi):狗叫。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4分)
右臂支船(       ) ②大苏泛赤壁云(         )
③凿木人长寸(      ) ④予不能记    (         )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A.左臂挂念珠倚声与真无二
B.字平砥卷卧
C.佛印类弥勒哀转久
D.观者异为神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小题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①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③虽黠者不能辨其为真与伪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甲文中王叔远和乙文黄履庄都是能工巧匠。两人所刻的作品各有什么特点?(2分)
答案

小题1:诎同“屈”,弯曲;原来是;表示约数,左右,上下;全,都
小题2:B
小题3:(1)他们相靠近的两个膝盖,都隐藏在书卷底的衣褶中。(2)苔痕碧绿长到了台阶上,草色青翠映入帘子里。(3)即使是狡猾(聪明)的人也不能够分辨它是真是假。
小题4:王叔远作品小巧精致(或惟妙惟肖)。黄履庄的作品以“活”取胜,如他做的木狗、木鸟等能动能叫,其声音更是难辨真伪。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此处“诎”为通假字。
小题2:
试题分析:A.代词、结构助词 的B.像C.极、停止D.认为、用
小题3:
试题分析:翻译文句,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文句时要做到字字落实,要特别注意对关键词语的把握,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此处注意“比”“上”“黠”等关键词的理解。
小题4:
试题分析:回答这一题的关键首先在于对语段的整体理解。用自己的话表述两位能工巧匠的作品特点,表述合理即可。
举一反三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 (3分)
A.鲁迅,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他写的小说《社戏》是一曲自然美的颂歌,在《社戏》里扑面而来的是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淳厚的风俗人情。作者笔下的外祖母家的平桥村,较少受世俗的浸染,是一方和谐、清新、充满生趣的乐土。
B.《刻舟求剑》一文选自《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战国末秦相吕不韦组织编写的论文集。“一字千金”这个成语就是形容该书的文辞高妙不可更改。
C.泰戈尔是印度著名的诗人、作家、社会活动家,1913年,他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主要诗集有《飞鸟集》《新月集》《吉檀迦利》等。
D.《梦溪笔谈》是南宋的科学家沈括编写的一部笔记体百科全书式的科学著作,因写于润州(今镇江)梦溪而得名,被英国学者李约瑟誉为“中国科技史上的里程碑”。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后面的题.(17分)
【甲】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乙】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夫也。故愿王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战国策·燕策》) 
小题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4分)
为秋田之害 (         )        ②以大穰  (      )
 ③土人之“傍不肯” (      )    ④蚌方出而鹬啄其肉 (     )
小题2:下列“以”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3分)
A.举一隅不三隅反B.刀劈狼首
C.乃瓦布之D.虽乘奔御风,不疾也
小题3:翻译句子。 (4分)
①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
②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小题4:出自 【乙】文的成语是                             。(2分)
小题5:自然界的生命是相生相克的,请说说两个故事分别给了你怎样的启示?(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     )
A.普里什文,是苏联作家。他在《林中小溪》中透露了融入自然、亲和自然的感情,表现了自己的生活信念和人生理想。
B.柳宗元,唐代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被贬永州时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我们学过的《捕蛇者说》就是其中一篇。
C.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著有著名的《史记》,课文节选的《陈涉世家》部分记叙了陈胜、吴广起义的起因、经过和浩大声势。
D.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大诗人,“世外桃源”一词就是由他的作品《桃花源记》而来。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16分)
年羹尧镇西安时,广求天下才士,厚养幕中。蒋衡应聘而往,年甚爱其才……年征青海日,营次,忽传令云:“明日进兵,人各携板一片、草一束。”军中不解其故。比次日,遇塌子沟,令各将束草掷入,上铺板片,师行无阻。番人方倚此险,不意大兵骤至也。遂破贼巢。又年征西藏时,一夜漏三下,忽闻疾风西来,俄顷即寂。年急呼某参将,领飞骑三百,往西南密林中搜贼,果尽歼焉。人问其故,年曰:“一霎而绝,非风也,是飞鸟振羽声也。夜半而鸟出,必有惊之者。此去西南十里,有丛林密树,宿鸟必多,意必贼来潜伏,故鸟群惊起也。”(节选自《啸亭杂录》和《郎潜纪闻》。有删改)
【注】①年羹尧:人名,清朝名将。②塌子沟:淤泥深坑。③番:我国古代西南少数民族的统称。④漏:古代计时用的漏壶。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 分)
①军中不解其  (          )         ②次日(      )  
③领飞三百  (          )          ④此西南十里 (      )
小题2:下列句中“而”的用法与例句“一霎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默识之(《〈论语〉八则》)B.言和色夷(《送东阳马生序》)
C.夺杀尉 (《陈涉世家》)D.鸣之不能通其意(《马说》)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番人方倚此险,不意大兵骤至也。(2分)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2分)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小题4:联系选文,分析年羹尧善于用兵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2分)
前天已将《野草》编订了;这回便轮到陆续载在《莽原》上的《旧事重提》,我还替它改了个名称:《                》。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够。便是现在心目中的离奇和芜杂,我也还不能使他即刻幻化,转成离奇和芜杂的文章。
①上面这段文字的横线上应该填上的作品名称是                  。(1分)
②你还读过哪些出自这部作品的文章?(至少写两个,写全得分)(1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