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10分)于令仪不责盗曹州①于令仪者,市井②人也,长厚③不忤④物,晚年家颇富裕。一夕,盗入其家,诸子禽之,乃邻舍人子也。令仪曰:“汝素寡悔⑤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10分)于令仪不责盗曹州①于令仪者,市井②人也,长厚③不忤④物,晚年家颇富裕。一夕,盗入其家,诸子禽之,乃邻舍人子也。令仪曰:“汝素寡悔⑤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10分)
于令仪不责盗
曹州①于令仪者,市井②人也,长厚③不忤④物,晚年家颇富裕。一夕,盗入其家,诸子禽之,乃邻舍人子也。令仪曰:“汝素寡悔⑤,何苦而为盗耶?”曰:“迫于贫耳!”问其所欲,曰:“得十千⑥足以衣食。”如其所言与之。既去,复呼之,盗大恐。谓曰:“尔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留之,至明使去。盗大感惭,卒为良民。
【注释】① 曹州:古地名,今山东曹县。 ②市井人:做生意的人。 ③长厚:为人忠厚。 ④忤:触犯。 ⑤寡悔:很少做对不起自己良心的事。 ⑥十千:即一万铜钱。
小题1:末句“卒为良民”中“卒”的意思与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买鱼烹食B.故余虽愚,有所闻
C.生年不详D.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小题2: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汝素寡悔,何苦而为盗耶?(2)尔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
小题3:请简要概括于令仪的性格特点。(2分)
答案

小题1:B  (2分)
小题2:(1)你平常很少犯过错,为什么今天要做贼呢? (3分)(2)你太穷了,晚上背着十贯铜钱回家,恐怕会被人责难(怀疑)的。 (3分)
小题3:①宽厚大度(心胸宽阔);②有同情心(处处为别人着想);③讲究教育方法;④考虑问题周到。 (意思对,写出两点即可。)  (2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全文内容,弄清例句中字词的意思,然后根据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各项中字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进行比较。可用排除法,将明显不符合答案的项先行排除。
小题2:
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素”“ 寡”“ 悔”“ 苦”“死”“安乐”“ 负”“诘”,最后疏通句子。
小题3:
试题分析: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抓住人物的言行分析概括人物性格特点。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一)公输(14分)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公输盘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子墨子曰:“何不见我于王?”
公输盘曰:“喏。”
……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围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公输子之/略无慕艳B.吾知所以距子矣/此殆天所以资将军者也
C.其锦绣/鱼而取熊掌者也D.虽杀臣,不能也/群响毕
小题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小题3:.用原文填空。本文用公输班的“口口”, 墨子的“口口”表现了模拟战斗的激烈。用一个字“口”点明了公输班已经技穷。(3分)
小题4: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第一段交代了事情的起因,“造云梯之械”,表明一场大战即将爆发,宋国形势危急;从“行十日十夜”中可以看出时间非常紧迫,也表现了墨子不辞辛劳的精神。
B.墨子见到公输盘,就提出“愿借子杀之”,而且进一步说“请献十金”,其真正的意图是激怒公输盘,诱使他进入自己设计的圈套。
C.墨子最终能说服楚王放弃攻打宋国的原因在于:墨子锋利巧妙的言辞;模拟攻守,击败公输盘。
D.墨子用五个“不可谓“的目的是:步步深入地揭示公输盘“义”的欺骗性,使公输般陷入矛盾之中,体现了墨子非攻(反对不义之战)的思想。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课外文言文阅读(9分)
读书佐酒   (元)陆友仁
苏子美①豪放不羁,好饮酒。在外舅②杜祁公家,每夕读书,以一斗为率③。公深以为疑,使子弟④密
觇⑤之。闻子美读《汉书·张良传》,至“良与客狙击秦皇帝,误中副车⑥,遽抚掌曰:“惜乎,击之不中!”遂满饮一大白。又读,至“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于留⑦,此天以授陛下’”,又抚案曰:“君臣相遇,其难如此!”复举一大白。公闻之,大笑曰:“有如此下酒物,一斗不为多也。”         (选自《研北杂志》)
【注释】①苏子美:即宋代诗人苏舜钦,子美是他的字。  ②外舅:岳父。 ③率(lǜ):标准。
③子弟:家中的晚辈。⑤觇(chān)偷看。⑥副车:帝王外出时随从的车。⑦始臣起下邳(pī),与上会于留指张良在下邳得到《太公兵法》,后与刘邦于留县相会的经历。上,指刘邦。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1)饮酒                 (2)子美读《汉书•张良传》              
小题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一斗为率(把、用)B.击不中(指代副车)
C.满饮一大白(于是、就)D.上会于留(在)
小题3:从文中看,苏子美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15分)
文天祥至潮阳,见张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过零丁洋》与之。其末二句云:“人生自古谁无死,         ”。弘范笑而置之。崖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汪然出涕曰:“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弘范义之。
【注】①张弘范:元军将领。②张世杰:崖山战役中的宋军将领。
小题1:原文横线上应填入的一句是“          ”(1分)
小题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分)
与俱入崖山(   ) ⑵使为书招张世杰(   ) ⑶其末二句云(  )
小题3:文中画线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你)如果能够改变情感不事奉宋朝皇帝而事奉我们皇上
B.(你)如果能够改变心意用事奉宋的态度来事奉我们皇上
C.(你)只能改变情感用对待宋的态度来对待我们皇上
D.(你)只能改变心意不事奉宋朝皇帝而事奉我们皇上
小题4:“不拜”表现了文天祥的       的精神。文中最能体现其忠贞品德的句子是“      ”。(4分)
小题5:文天祥固然是英雄,张弘范也颇有君子之风。因为张弘范是一个        的人,理由是        。(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共9分,每题3分)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唐雎不辱使命》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以头地耳(撞)B.亦免冠跣(白白地)
C.以有先生也(只)D.长跪而之曰(道歉)
小题2:下列“之”字用法和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天子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A.又间令吴广次所旁丛祠中。B.秦王色挠,长跪而谢曰。
C.而安陵以五十里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D.聂政刺韩傀也,白虹贯日。
小题3: 下列句子的译文正确的一项是(    )
A.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译文:公子可曾听说过天子的愤怒吗?
B.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
译文:专诸被王僚刺杀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
C.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译文:心里的怒气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吉凶的征兆。
D.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译文:如果士兵一定要发怒,将有两人的尸体倒地,血流五步,天下人都穿孝服。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文中描写秦王从“怫然怒”到“色挠”的脸色变化有何作用?(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