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出师表诸葛亮⑴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10分)出师表诸葛亮⑴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0分)
出师表
诸葛亮
⑴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⑵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⑶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⑷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⑸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小题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
先帝遗德   ⑵是以先帝简拔以陛下  ⑶悉以
小题2: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⑵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小题3: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执法方面,诸葛亮主张赏罚分明,奖赏“为忠善者” ,惩罚“作奸犯科者”。
B.作者列举宫中府中的事例,突出郭攸之等人的忠诚,意在希望后主广开言路。
C.选文提及先帝痛恨桓、灵,意在劝勉后主亲贤臣远小人,使汉室兴隆。
D.作者所提的三条建议中,最主要的就是希望后主亲贤远佞。

答案

小题1:⑴发扬光大   ⑵给予  ⑶询问
小题2:⑴这确实是(处在万分)危急、(决定)存亡的时候了。⑵不应该偏袒护私,使朝廷内外法制不同
小题3:B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注意“”是给予之意,而不是遗留。常常考到。
小题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注意“秋”“近思”“内外”的翻译。
小题3:
试题分析:《出师表》里没有列举宫中府中的事例,只说要赏罚分明而已。
举一反三
(9分)
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A】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B】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炼,物理其本,【C】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D】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传末评语)
【注释】①仪轨:礼法规矩   ②庶事:各种事务   ③物理:管理事务
小题1:文中“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这些句子的内容如果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可概括为:      。(2分)
小题2: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句是(     )。(3分)
A.坦诚待人,公正无私。
B.善行无论多么微小没有不奖赏的,恶行无论多么细小没有不抑制的。
C.依照官名(来)要求他尽到职守,对于造假的不屑于说他。
D.大概(是由于)临机应变、领兵的策略,不是他所擅长的吧。
小题3:结合文意,用你的话说说陈寿怎样评价诸葛亮?(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张   仪
张仪者,魏人也。始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学术,苏秦自以不及张仪。张仪已学,游说诸侯。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璧,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之璧。”共执张仪,掠数百,不服,释之。其妻曰:“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张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不?”其妻笑曰:“舌在也。”仪曰:“足矣。”
苏秦已说赵王而得相约从亲,然恐秦之攻诸侯,败约后负,念莫可使用于秦者,乃使人微感张仪曰:“子始与苏秦善,今秦已当路,子何不往游,以求通子之愿?”张仪于是之赵,上谒求见苏秦。苏秦乃诫门下人不为通,又使不得去者数日。已而见之,坐之堂下,赐仆妾之食。因而数让之曰:“以子之材能,乃自令困辱至此。吾宁不能言而富贵子,子不收也。”谢去之。张仪之来也,自以为故人,求益,反见辱,怒,念诸侯莫可事,独秦能赵,乃遂入秦。                       (《史记·张仪列传》节选)
小题1:下列句中的“之”与“张仪于是之赵”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张仪之来也,B.以求通子之愿
C.无御之者D.辍耕之垄上 
小题2:下列各项中对原文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楚相怀疑张仪偷盗了玉璧并拷打他,张仪毫不在意,坚持游说诸侯。
B.苏秦和张仪是老同学,苏秦为了保住“合从”的结果,想帮助张仪求得秦国的职位。
C.张仪求见苏秦,可苏秦却不以礼相待,并多次责备他,于是张仪愤而离去。
D.张仪认为自己是苏秦的老朋友,求他提拔栽培,反而被他羞辱,想到秦国可能接受他的政治理论,
于是就到秦国去了。
小题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①已而楚相璧 亡:                 ② 掠数百 笞:    
③子不收也 足:                   ④ 独秦能赵 苦: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2分)
                                                                                       
(2)以子之材能,乃自令困辱至此。(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许昌士人张孝基,娶同里富人女。富人只一子,不肖,斥逐之。富人病且死,尽以家财付孝基。孝基与治后事如礼。久之,其子丐于途。孝基见之,恻然谓曰:“汝能灌园乎?”答曰:“如得灌园以就食,何幸!”孝基使灌园。其子稍自力,孝基怪之。复谓曰:“汝能管库乎?”答曰:“得灌园,已出望外,况管库乎?”又何幸也。”孝基使管库。其子颇驯谨,无他过。孝基徐察之,知其能自新,不复有故态,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选自《厚德录》)
小题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斥之追赶
B.富人病死将要
C.如得灌园以就食,幸多么
D.不复有态原来的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例句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遂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A.何
B.不物喜
C.故临崩寄臣大事
D.塞忠谏之路
小题3:下列对张孝基的评价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张孝基信守承诺,把岳父的丧礼操办得很风光。
B.张孝基心地善良,见妻弟乞讨,顿生怜悯并积极给予帮助。
C.张孝基助人有方,让妻弟灌园管库,在劳动中促其转化。
D.张孝基为人厚道,把全部财产归还给悔过自新的妻弟。
小题4:将文言语段中画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其子稍自力,孝基怪之。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文学名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孙犁的《白洋淀纪事》是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创作风格的一部小说和散文的合集,《芦花荡》是他的“白洋淀纪事之二”。
B.《骆驼祥子》中主人公祥子在经历买车的三起三落之后,从原先的麻木潦倒、好占便宜、自暴自弃变得老实坚忍、自尊好强、吃苦耐劳。
C.新闻在结构上,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其中标题、导语、主体三部分必不可少。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在孩提时代被迫退学后,到餐馆当童工,经常被厨子头毒打,从此经历了生活的种种磨难。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选出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   ) (2分)
A.《麦琪的礼物》作者是美国作家欧亨利,被誉为 “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
B.《谈生命》的作者是中国现当代著名女作家冰心,《小橘灯》是她的代表作。
C.《岳阳楼记》作者是范仲淹,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谥号为文正,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D.《醉翁亭记》作者是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香山居士,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