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文言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2分)A.谈笑有鸿儒(博学的人)惟吾德馨(只)濯清涟而不妖(洗涤)B.无案牍之劳形(劳累)可爱者甚蕃

下列文言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2分)A.谈笑有鸿儒(博学的人)惟吾德馨(只)濯清涟而不妖(洗涤)B.无案牍之劳形(劳累)可爱者甚蕃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下列文言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2分)
A.谈笑有鸿儒(博学的人)吾德馨(只)清涟而不妖(洗涤)
B.无案牍之形(劳累)可爱者甚(多)香远清(更加)
C.出淤泥而不(沾染)亭亭净(笔直)可以素琴(调弄)
D.是陋室(这)陶后有闻(少)不可玩焉(亲近而不庄重)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首先要了解句子的出处,了解语境,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句意判断字词义。对课文注释中有明确注明的字词要加强记忆。有反选排除法,A项中“鸿”是学问渊博,“儒”才是指“人”,B项中“劳”应该是使动用法“使……劳累”,C项中“植”是生长的意思,故选D.
举一反三
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下面问题。(16分)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由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勿丧耳。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天祥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扞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出涕,曰:“国亡不能捄,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
【注】①弘范:元军元帅。②扞(hàn):保卫。③泫(xuàn)然:水滴下的样子。④捄:同“救”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
(1)故患有所不也  辟:        (2)天祥泫然出 涕:         
小题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译文:                                               
(2)弘范遂以客礼见之。
译文:                                               
小题3:请从乙文中分别找出最能体现文天祥“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句子。(4分)
答:①富贵不能淫:                                          
②威武不能屈:                                          
小题4:乙文中,文天祥的所作所为印证了甲文中的哪句话?(2分)
小题5:请结合文体特点,简要分析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何不同?(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核舟记》(节选),完成下面题目。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小题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中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峨:                                
(2)其两膝相者       比: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翻译:                                
小题3:下面是有关文中“核舟”的简介,请根据文章内容将其补充完整。(前两空用原文回答,后两空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核舟简介 这件雕刻品取材于“大苏泛赤壁”的掌故,原材料只是一个“     ①      ”的桃核,雕刻者不仅把船上的人物雕刻得“       ②       ”,对船的雕刻也细致入微,如核舟中间部分有箬竹叶做成的船篷、      ③      、雕着花纹的栏杆。这些都充分体现了雕刻者       ④      。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伤仲永》一文然后做题。10分
伤仲永
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1)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2)于材人远矣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仲永之悟,受之天也初极狭,才B.未尝书具默而
C.父焉,借旁近与之渔人甚D.忽啼之予尝古仁人之心
小题3: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译文:
小题4:课文内容理解填空。(2分)
本文借事说理,以方仲永天资非凡却“                                    ”,最终“泯然众人”的实例,说明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3分)
《孟子》一书,是 ①  经典著作之一,记录了孟子的言论和活动。我们学过的 ② 一文,反映了孟子“民贵君轻”的政治主张。《鱼我所欲也》则阐明了 ③ 的观点。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曹刿论战》,完成下面问题。
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③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小题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共2分)
(1)肉食者                鄙:
(2)公将之                鼓: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共2分)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翻译:

在本段中,曹刿论述了:抓住了的有利战机,后发制人,进攻齐军;看到齐军后,果断做出追击齐军的决定。从这两处,我们可以看出曹刿是一个的人。

 
小题3:请你阅读第③段,将下面内容补充完整。(第②空用原文回答)(共5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