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伤仲永》一文然后做题。10分伤仲永王安石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

阅读《伤仲永》一文然后做题。10分伤仲永王安石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伤仲永》一文然后做题。10分
伤仲永
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1)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2)于材人远矣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仲永之悟,受之天也初极狭,才B.未尝书具默而
C.父焉,借旁近与之渔人甚D.忽啼之予尝古仁人之心
小题3: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译文:
小题4:课文内容理解填空。(2分)
本文借事说理,以方仲永天资非凡却“                                    ”,最终“泯然众人”的实例,说明                                                      
答案
小题5:在课后“‘仲永泯然众人’谁之过”的讨论中,大家一致认为“‘仲永泯然众人’父之过”,请你结合文意,谈谈“父之过”的理由。(2分)
小题1:(1)文采和道理    (2)胜过、超过
小题2:C
小题3:(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小题4:受于人者不至    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
小题5:因为仲永的父亲“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贪图钱财(贪图小利),目光短浅,而“不使学”,从而使方仲永失去后天学习的有利时机。(结合原文1分,说出理由1分,共2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了课内重点文言实词的解释,只要在学习时用心牢记,即可做好此题。
小题2:
试题分析:A项中两个“通”的意思分别是“通达”和“通过”的意思;B项中两个“识”的意思分别是“认识”和“记住”的意思;C项中两个“异”的意思都是“以……为异”的意思;D项中两个“求”的意思分别是“求取”和“探求”的意思。所以,很明显本题选C。
小题3:
试题分析:翻译此句时要注意“卒”和“受于人者”的意思,翻译文言句子时要关注每一个词的意思,同时还要注意特殊句式。
小题4:
试题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课文内容与文章主题,只要结合文章内容细心做题即可做出答案,特别需注意加引号的空格一定要用原文来回答。
小题5:
试题分析:做此题时要注意“结合文意”与“理由”等要求,所以答案需由原文和分析共同组成。
举一反三
名著阅读(3分)
《孟子》一书,是 ①  经典著作之一,记录了孟子的言论和活动。我们学过的 ② 一文,反映了孟子“民贵君轻”的政治主张。《鱼我所欲也》则阐明了 ③ 的观点。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曹刿论战》,完成下面问题。
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③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小题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共2分)
(1)肉食者                鄙:
(2)公将之                鼓: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共2分)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翻译:

在本段中,曹刿论述了:抓住了的有利战机,后发制人,进攻齐军;看到齐军后,果断做出追击齐军的决定。从这两处,我们可以看出曹刿是一个的人。

 
小题3:请你阅读第③段,将下面内容补充完整。(第②空用原文回答)(共5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愚公移山》,完成5--8题。(15分)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龇,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小题1:文段选自下面哪本书(      )(3分)
A.《列子》B.《水浒传》C.《西游记》D.《伊索寓言》
小题2:下列对加点字的斜体字解释意思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杂然相(赞同)B.年九十(将要)
C.七百里(药方,偏方)D.邻人京城氏之孀妻(寡妇)
小题3:对“寒暑易节,始一反焉”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
B.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C.年纪将要就是岁了,面对着大山居住。
D.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
小题4:根据选段内容填空:(6分)
①、愚公之所以产生移山的想法,是因为“惩山北之塞,             。”
②、愚公移山的宏伟目标是“指通豫南,                           。”
小题5:根据课文内容对对联。(1分)  上联:有志移山易      下联: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文言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一狼径(离开)惟楼一座(高)
B.选贤能(通“举”)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白(一点点)
C.食之不能尽其材(通“饲”,喂)每有意,便欣然忘食(体会、领会)
D.由是先主遂亮(拜访)惠子梁(做宰相)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陈涉世家》回答问题。18分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亦死,举大计亦死,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强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4分)
(1)度     (2)亡       (3)往往      (4)等
小题2:翻译文中加线的句子:(4分)
①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小题3:陈胜认为当时的形势有利于发动起义,其理由是:(3分)
小题4:陈胜是怎样为起义做舆论准备的?(2分)
小题5:你从本文中得到什么启示?(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