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后面题目。(18分)(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

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后面题目。(18分)(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后面题目。(18分)
(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乙)伏①念臣赋性②拙直,遭时艰难,兴师北伐,未获全功,何期③病在膏肓,命垂④旦夕。伏愿陛下清心寡欲,约己爱民,达孝道于先君,存仁心于寰宇⑤,提拔隐逸以进贤良,屏黜⑥奸谗以厚风俗。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孙衣食,自有余饶。臣身在外,别无调度,随时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自表后主》
( 注:《自表后主》是诸葛亮在临死前给刘禅的肺腑之言。
①伏:对皇帝上表时表示自己趴在地上不敢起来。敬词。②赋性:天。③何期:谁料。④垂:悬挂。今人常说命悬一线,即此意。⑤寰宇:天下。⑥屏黜:摒弃,排斥,这里指罢免。 )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耕于南阳(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
己爱民     (                     )④仰于官(                 )
小题2:下列例句中与“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先帝不以臣卑鄙B.不别治生,以长尺寸
C.咨臣以当世之事D.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译文:                                                                   
②提拔隐逸以进贤良,屏黜奸谗以厚风俗。 
译文:                                                                   
小题4:甲乙两文中诸葛亮反复向后主刘禅提出了一条什么建议?这条建议在当今有何现实意义?(4分)
答:       
小题5:甲、乙两文共同体现了诸葛亮的哪些可贵品质?(答出两点即可)(2分)
答:                                      
小题6:诸葛亮作为三国时期著名的谋臣,杜甫曾以“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形容诸葛亮对蜀国的尽心竭力,说明诸葛亮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在教育后代时,诸葛亮也同样十分严格,他在临终前写给8岁的儿子诸葛瞻一封家书,成为后世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其中有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认为一个人须恬谈寡欲方可有明确的志向,须寂寞清静才能达到深远的境界,成为许多人修身养性的案头名句!(2分)
答案

小题1:(2分)①躬:亲自,亲身  ②卑鄙:出生卑微,身份低贱 ③约:克制 ④悉:全部,都
小题2:D
小题3:①只希望在乱世里苟且保全性命,并不想在诸侯中做官扬名。
⑵如果我死的时候,不能让家里有多余的钱,不能让外边有剩余的财物,这会辜负陛下的。(2分)②选拔任用隐居不仕的贤人,来增加朝廷内的贤良人才,罢免邪恶不正的坏人,以使得风俗敦厚。
小题4:亲贤臣,远小人,选贤任能。
  示例:对于当今的领导干部来讲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只有选拔有才能的人,善于听取意见,才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为百姓办实事,如果只是一味任人唯亲或量“财”而用,那只会祸国殃民,违法乱纪,被人民所唾骂,成为国家的罪人。
小题5: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忠心耿耿,尽职尽责,公正廉洁
小题6: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躬、悉”是文言文中用法固定的词语,平时有识记即可。“卑鄙”是古今异义词,平时应有积累。“约”可根据语境推断,用词语代替。
小题2:D
试题分析:例句中 的“以”意思是“以致”。A项中的“以”就是“因为”的意思。B项中的“以”意思是“来”。C项中的“以”是“用”的意思。D项中的“以”意思是“以致”。只有D项与例句相符。
小题3:①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两个句子中的的关键词有“闻达”“内”“外”。“闻达”是两个词,可用“扬名,做官”代替,“内”“外”是一组反义词,分别译为“家里”“外面,外边”。了解了关键字词的意思,把各个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②翻译时要注意“以”字在句中表示目的,是“来”的意思。
小题4:根据两文可知,一条共同的建议即:亲贤臣,远小人。此建议对于当今的意义,可从个人和国家两个角度作答。如从个人的角度,只有与品德高尚的人交往,自己的志趣才会越来越高雅,自己的境界才会越来越高。从国家的角度,只有重用贤才,才能使人才得以发挥才能,国家才会越来越强大。
小题5:通读甲乙两文,根据人物的言论推断人物的形象,如在出征前给后主提出建议,表现了他忠心耿耿、尽职尽责的品质,乙文中临死前还进忠言,述说自己的财产情况,表明他死而后已的精神和公正廉洁的品质。
小题6:平时多积累并理解名言佳句。
举一反三

《论语》十二章(节选)(13分)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⑤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不亦乎                       (2)人不知而不        
(3)吾日三吾身                   (4)不矩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4分)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小题3:“吾日三省吾身”从                               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从中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 品德的修养。(3分)
小题4:经过了两千多年,孔子的话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彩。请从中选择一则,谈谈对你的启发。(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选项搭配正确的是
A.《答谢中书书》-陶弘景-明-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B.《使至塞上》-王勃-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C.《爱莲说》-周敦颐-宋-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D.《桃花源记》-陶渊明-东晋-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共10分)
【甲段】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谿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乙段】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曹刿论战》)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非不深也   池:               ②又何焉   间:        
小题2:下列语句中的“之”,与“七里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1分)
A.寡助B.天下顺C.肉食者谋D.小大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翻译:                              
②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翻译:                              
小题4: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3分)
从甲段看,孟子认为“人和”达到极致,君主就能拥有“ ① ”(用原文回答)的有利局面;就乙段看,曹刿认为君主只有做到“ ② ”(用原文回答),才算得上尽忠职守,战争才有胜算。综合甲乙两段,我们能够得出如下结论:治国者必须 ③ (用自己的话回答)才能得天下。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及其弟子、再传弟子编写的,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
B.《礼记》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C.《荷叶 母亲》的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作家,代表作有《繁星》《春水》《寄小读者》等。
D.现存的《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流传下来的故事,经后人汇集,统归在伊索名下。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小题1:下列各组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其言知之者不好之者
B.非木杮日中不至,则无信
C.湮沙上果得数里外
D.僧募金修乃石性坚
小题2: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十余岁    阅:              
不亦乎   颠: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尔辈不能究物理。
翻译:                                                     
众服为确论。
翻译:                                                     
小题4: 下列四图,最接近“老河兵”对“河中石兽”原因分析的是( )(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