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节选)(13分)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论语》十二章(节选)(13分)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⑤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不亦说乎 (2)人不知而不愠 (3)吾日三省吾身 (4)不逾矩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4分)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小题3:“吾日三省吾身”从 、 、 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从中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 品德的修养。(3分) 小题4:经过了两千多年,孔子的话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彩。请从中选择一则,谈谈对你的启发。(2分) |
答案
小题1:(1)通“悦”愉快 (2)生气,发怒; (3)自我检查,反省 (4)越过,超过 小题2:(1)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2)复习旧的知识,并从中获得新的领悟,做到这样的程度,可以成为老师了。 小题3:忠 信 习 小题4:略 |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如本题中“说”通假“悦”。对课文注释中有明确注明的字词要加强记忆。 小题2: 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亦”“乐”“温故”“新”“可以”“为”,要注意两句的语气。最后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小题3: 试题分析:本文是所学课文,根据所学所记,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 品德的修养”概括回答即可。 小题4: 试题分析:孔子的话有学习方面的,有修养方面的,有与人交际方面的,要针对所选句的内容谈感想。 |
举一反三
下列选项搭配正确的是A.《答谢中书书》-陶弘景-明-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 B.《使至塞上》-王勃-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C.《爱莲说》-周敦颐-宋-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 D.《桃花源记》-陶渊明-东晋-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
文言文阅读(共10分) 【甲段】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谿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乙段】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曹刿论战》)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①池非不深也 池: ②又何间焉 间: 小题2:下列语句中的“之”,与“七里之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1分)A.寡助之至 | B.天下顺之 | C.肉食者谋之 | D.小大之狱 |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翻译: ②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翻译: 小题4: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3分) 从甲段看,孟子认为“人和”达到极致,君主就能拥有“ ① ”(用原文回答)的有利局面;就乙段看,曹刿认为君主只有做到“ ② ”(用原文回答),才算得上尽忠职守,战争才有胜算。综合甲乙两段,我们能够得出如下结论:治国者必须 ③ (用自己的话回答)才能得天下。 |
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及其弟子、再传弟子编写的,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 | B.《礼记》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 C.《荷叶 母亲》的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作家,代表作有《繁星》《春水》《寄小读者》等。 | D.现存的《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流传下来的故事,经后人汇集,统归在伊索名下。 |
|
阅读《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小题1:下列各组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如其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B.是非木杮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 C.湮于沙上果得于数里外 | D.僧募金重修乃石性坚重 | 小题2: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阅十余岁 阅: 不亦颠乎 颠: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尔辈不能究物理。 翻译: 众服为确论。 翻译: 小题4: 下列四图,最接近“老河兵”对“河中石兽”原因分析的是( )(2分) |
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后面题目。(21分) 【甲】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选自《隆中对》) 【乙】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选自《出师表》) 小题1:解释加点字词。(6分)A.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 B.既帝室之胄() | C.总揽英雄( ) | D.夙夜忧叹 ( ) | E.庶竭驽钝( ) F.攘除奸凶(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A.以迎将军者乎?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 B.今操已拥百万之众以伤先帝之明 | C.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当奖率三军 | D.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先帝知臣谨慎 | 小题3: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小题4:【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示的共同目标是什么?(用原文或自己的话均可) (2分) 小题5:“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杜甫《蜀相》中的名句,【甲】文段正体现了前半句中的“ ”,【乙】文段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 。 (2分) 小题6:诸葛亮备受后世推崇,而【甲】【乙】两段文字正好体现了他最受推崇的两个方面特点,你认为是哪两个方面呢?请结合文段加以分析(4分)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