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出师表》(节选),按要求完成后面题目。(15分)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出师表》(节选),按要求完成后面题目。(15分) 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等之任也。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3分) (1)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2)遂许先帝以驱驰 (3)先帝不以臣卑鄙 小题2:下面各组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此殆天所以资将军(《隆中对》) | B.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 C.宜付有司论其刑赏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狼》) | D.先帝不以臣卑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 小题3:用“/”线给下面句子断句。(先将原句工整地抄写在答题卡上,再断两处)(2分) 此 臣 所 以 报 先 帝 而 忠 陛 下 之 职 分 也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2分) (2)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2分) 小题5: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作者“报先帝而忠陛下”的具体原因。(3分) |
答案
小题1:(1)拜访 (2)奔走效劳 (3)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小题2:D 小题3:此 臣/ 所 以 报 先 帝 /而 忠 陛 下 之 职 分 也 小题4:(1)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并不谋求在诸侯中扬名做官。(有关键词“苟全”“闻达”;注意句式)(2)希望竭尽自己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势力,复兴汉朝王室,迁归旧日国都。(有关键词“驽钝”,“攘除”) 小题5:(1)先帝三顾茅庐;(2)先帝临危委重任;(3)先帝临崩寄大事。(答对一点得一分,若只笼统答“先帝的知遇之恩”则只给一半分) |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1)注意“顾”的常用意义。 ①<动>回头;回头看。《陈太丘与友期》:“元方入门不顾”。②<动>视;看。《行路难》:“拔剑四顾心茫然。”③<动>看望;拜访。《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④<副>但;却;反而。《为学》:“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2)注意“驱驰”在古汉语中是一个词。(3)注意“卑鄙”在古汉语中的意义和用法与今义不同。现在它是一个词,为贬义。 小题2: 试题分析:A项中“所以”,前者的意思是“……的原因”,后者的意思是“用来”; B项中“为”,前者的意思是“做”,后者的意思是“向”。C项中“其”,前者的意思是“作奸犯科者”及“为忠善者”,后者的意思是“柴草堆”。 D项中“以”的意思都是“因为”。 小题3: 试题分析:先理解全句的意义,后注意句中各个词语或短语的意义的完整性,最后注意连词“所以”和“而”在句中能否在其前停顿。 小题4: 试题分析:(1)题中的文言句子是一个状语后置的倒装句,“于乱世”、“于诸侯”是后置状语。(2)注意“驽钝”的比喻意义。 小题5: 试题分析:抓住“结合选文内容”来分析概括先帝对作者诸葛亮的知遇之恩的三件事。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后面题目。(7分) 陶公性检厉,勤于事。作荆州时,敕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咸不解此意。后正会,值积雪始晴,听事前除雪后犹湿,于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官用竹,皆令录厚头,积之如山。后桓宣武伐蜀,装船,悉以作钉。 (节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政事》)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①咸不解此意 ②值积雪始晴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 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 小题3:文中写了哪两件事?表现了陶公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 |
阅读下面的课内古文,完成1-2题。 惠 子 相 梁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宛鸟 刍鸟 ,子知之乎?夫宛鸟 刍鸟 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宛鸟 刍鸟 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节选自《庄子·秋水》)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⑴惠子相梁 相: ⑵或谓惠子曰 或: ⑶非梧桐不止 止: ⑷于是鸱得腐鼠 于是: 小题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⑵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
阅读下面的课外古文,完成1-3题。 昔有医人,自媒①能治背驼,曰:“如弓者,如虾者,如曲环者,延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一人信焉,而使治驼。乃索板二片,以一置地下,卧驼者其上,又以一压焉,而即屣②焉。驼者随直亦复随死其子欲鸣③诸官。医人曰:“我业治驼,但管人直,哪管人死!” 【注释】①媒:介绍,夸耀。②屣(xǐ):鞋子。这里用作动词,践踏。③鸣:申诉,控告。 小题1:用“/”标出下面句子在朗读时的正确停顿(限标2处)。(2分) 驼者随直亦复随死其子欲鸣诸官。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延延吾治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 B.以以一置地下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 C.而可朝治而夕如矢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 D.焉而即屣焉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 小题3:.读完这个故事,你悟出了什么道理?(2分) |
文言文阅读(共8分)阅读《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完成文后题目。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小题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援疑质理 援: (2)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4分)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2)略无慕艳意 小题3:作者“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的直接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2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2分)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yì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小题1:下列词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由是先主遂诣亮(告诉) | B.此人可就见(接近、趋向) | C.先主器之(器重,重视) | D.欲信大义于天下(通“伸”,伸张) | 小题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则名微而众寡而其主不能守 | B.此用武之国或置酒而招之 | C.因屏人曰:“汉室倾颓……”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 D.信义著于四海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 小题3:翻译下面文言文语句。(4分) ① 将军宜枉驾顾之。 (2分) 译文: ②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2分) 译文: 小题4:下列有关选段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从分析天下形势,并提出对策、蓝图中,可见诸葛亮是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军事家、具有天才的预见能力。 | B.谈到建立“霸业”根基,诸葛亮先集中论述了占据荆州、益州的可能性,再紧承论述占据两州的必要性。 | C.选段层次清晰,结构严谨,围绕“隆中对”的“对”前、 “对”中、“对”后依次写来,且详略得当。 | D.选段语言“言简而意丰,文省而深刻”,如结尾一个“善”字,就把刘备对诸葛亮的高度评价准确地表达了出来。 | 小题5:在诸葛亮的对策里,对不同的对象所采取的对策不同。根据文意,分别用一个字概括对下列对象所采取的对策(不能用原文中的词。)(2分) ①孙权: ②益州: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